进入十月,浙江仙居杨丰山村2000多亩古老的梯田中,水稻变成了金黄色,把村后这片浙东的大山都变成了彩色。

 

十月中旬,二十大召开的时候,杨丰山村的水稻正好成熟了。收割机爬上了梯田,在层层叠叠的山上往来,杨丰山村的人们,用一场丰收,迎接二十大的到来。

 

梯田中的优质大米远近闻名,不少知道这里的人们,都在准备第一时间品尝新一季的米香。而仙境一般山色水光、富足火热的秋收场景,足以唤起人们心中的田园梦境,吸引了许许多多的摄影爱好者,让这个山村里的秋收,变得格外热闹。

 

二十大召开之际,杨丰山村水稻成熟了。受访者供图

 

浙东香格里拉,千年梯田的人少了

 

2018年,中国水稻研究所科技信息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徐春春挂职浙江仙居朱溪镇党委副书记,他第一次走进杨丰山村的时候,这个古老的小山村,呈现给他的是荒芜的农田、凋敝的村落、零星的人口。

 

杨丰山村位于浙江东部的群山中,古越国境内,千百年来,人们栖息于山间,用辛勤和汗水把陡峭的山坡改造成梯田,形成了知名的古越梯田。仙居县是古越梯田农耕文化的代表,而杨丰山村,则是仙居农耕文明的典型,被称为“浙东的香格里拉”,这里优良的气候、土壤环境,格外适合水稻生长,历来以产出优质大米闻名。

 

杨丰山村被称为“浙东的香格里拉”。受访者供图

 

然而,现代化历程中,杨丰山村和许许多多的村庄一样,经历了人口流失、劳动力大量外出的变迁,村里只剩下留守的老人、儿童,一些传承悠久的梯田被抛荒,村民们曾经引以为傲的农耕文化挡不住市场经济的冲击。

 

2018年,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结对帮扶”工作部署下,中国水稻研究所结对杨丰山村,希望以科技和文化,帮助这个大山里的村庄踏上致富振兴之路,徐春春则常驻杨丰山村,进行帮扶。

 

徐春春是中国水稻研究所派驻杨丰山村的驻村干部。初到杨丰山村的时候,他眼里的杨丰山村是一个凋敝的农业村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户籍人口2000左右的村庄,常住的只有200人左右,村里的3000多亩梯田,缺乏适应梯田的机械,留守的老人们无力负荷梯田耕作的劳动,普遍只种一点儿口粮田。许多梯田被放弃了,常年种植的只有七八百亩。村里的村容村貌也比较落后。

 

优质水稻产业链,改变村庄的发展路径

 

怎样让这个凋敝的山村重新繁荣,产业无疑是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徐春春告诉记者,在过去,当地出产的稻米就远近闻名,因此,当时分管结对帮扶工作的钱前副所长就明确了工作思路:发挥水稻所的科技、资源优势,帮助杨丰山村保护开发梯田、提升优质稻米产业,农旅结合发展带动乡村振兴。“我们就想着,把这里传统的农耕文明重新发掘出来,并结合现代农业科技成果,让这里的梯田成为产业发展的基础。”

 

徐春春和水稻所的科学家们,在调查了杨丰山村的气候、土壤、水等方面的资源环境后,目前已经筛选出了三个优质水稻品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团队育成的嘉禾优7245,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中浙优8号,还引进了上海农科院育成的旱优73在水源灌溉不方便的田块种植。

 

解决了品种问题,还需要解决种植的问题。在过去,留守的老人大多依靠人力种植,梯田的地势需要专业的机械,但村里难以实现。为此,水稻所想办法筹资,为杨丰山村送去了适合梯田使用的拖拉机、收割机等小型农机具,村干部高兴地说:“我们没人耕地,水稻所就送来了耕地机;来不及收割,水稻所就送来了收割机。目前,村里三分之二左右的农田实现了机收、机耕等,只有一小部分条件不具备的梯田仍然依靠人工。”

 

杨丰山村梯田迎来丰收。受访者供图

 

与此同时,水稻所的科学家们也在考虑,如何才能彻底改变这个村庄。“种植是产业的最低端,收入有限。所以我们就想着,把产业链延伸出去,获得更多的增值效益。针对这种情况,朱溪镇依托村里的合作社,成立了强村企业,从事农产品加工、销售、品牌打造等,这个公司最终的目的,是把千年梯田优质大米的品牌做起来。有了品牌,价格上去了,再加上自己加工、销售,就可以为村里带来更多的利润。”

 

院士的试验田,科技在山村落地

 

引进的新品种得到村民的欢迎。徐春春告诉记者,一开始,为了向村民推广,他们种了一小部分示范田,这些优质的水稻在浙东的大山里,展现出了优秀的品质,田里的稻子成熟后,村民们都跑过来看,想要种植新品种。

 

如今,在杨丰山村,除了少部分仍不适合种植的梯田外,每年常种的梯田面积达到了2000多亩。而这些土地上的产出,通过镇里、村里打造的优质大米品牌“杨丰山大米”等,为村民们带来更多的收入。

 

三年多来,更多的农业科技项目落户杨丰山村,徐春春告诉记者,凭借院士、顶尖专家等高端人才优势,中国水稻研究所与台州市、仙居县农业农村系统密切合作,开展优质稻米品种试验示范和生产技术示范推广,如胡培松院士、钱前院士支持的“优质稻米高质高效技术集成和产业化开发”等项目先后在仙居落地,两位院士团队的优质水稻新品种也优先在仙居县朱溪、下各、双庙等地试验示范。就在今年5月,钱前院士还把杨丰山村的振兴故事,带到了中央电视台,向全世界讲述。在今年夏天的抗旱保粮中,中国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高士军带队到杨丰山村进行技术指导,而在此前,他已经多次到村里调研产业发展情况,看望低收入农户。

 

水稻和多项科研项目改变了杨丰山村。受访者供图

 

多项科研项目的落地,科技与资源,快速改变着这个原本凋零的山村。与此同时,更多的外部资源被调动起来,成为了杨丰山村振兴的基础。徐春春告诉记者,几年来,来自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的多项乡村建设项目落地杨丰山村。

 

众多的产业、项目吸引了大量的人才,成了村庄发展最重要的契机,“我感觉这几年最大的变化,是村里的人气起来了。人多了,发展就有了基础,没有人,产业也就无从谈起。”徐春春说。

 

梯田不仅是耕地,更是一种文化

 

三年多以前,徐春春刚到村里的时候,村里常住人口多是老人、妇女。如今,村里的年轻人慢慢多了起来。“可以做更多的事情了。”徐春春说。

 

以杨丰山村悠久的农耕文明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徐春春和杨丰山村的人们,开始打造新的农文旅产业。

 

“千百年中,一代代的农民,在大山中辛勤劳作,开垦山林,造就了梯田这样的农业奇观。尤其在南方稻作区,梯田又和稻作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深厚且丰富的农耕文化,在今天,不应该被遗忘和忽视。”徐春春说,为此,他们协助村里打造了一个稻作文化礼堂,弘扬农耕文化。

 

每年的九月,秋风时节,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梯田中的水稻刚好由绿变黄,杨丰山村打造梯田农民丰收节,也给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庄引来了不少人气。此外,他们还举办了插秧节、摄影节等。尤其是摄影节,每次都能吸引很多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来到这大山深处、古越梯田拍摄大自然的美景和千年农业的奇观。

 

千年农业奇观吸引了不少摄影爱好者。受访者供图

 

由于农业效益较低,且村庄空心化的问题。在此前,杨丰山村的人们,一年大多只种一季水稻。但发展文旅,就需要更好地发挥梯田效用。为此,村里把原来的一季水稻,改为稻油轮作,水稻收割后种冬油菜。到来年春季,满山的油菜花开,为杨丰山村的梯田增添了一道不一样的风景。徐春春告诉记者,他们打算在明年春天油菜花开的时候,举办油菜花节,为村里新添一个旅游项目,同时也为城市中的人们,打造一个世外田园般的神仙去处。

 

在神仙居所,再造美丽田园    

 

仙山云海、千年梯田,勤劳的村民、飘香的大米……在杨丰山村,不仅有自然和农业的奇观,也有传承不绝的农耕文化,优美如画的田园诗意,成为致富增收的振兴产业。

 

2022年以来,杨丰山村入选仙居县第一批共富示范村试点,村支书周方平当选浙江省第十五次党代会代表。

 

尤其是这个秋天的丰收,与往年格外不同——二十大的召开,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的未来描画,给了他们更多的信心。

 

三年多时间,这个山村从凋敝走向振兴,有科技的助力,有政府和社会共同的帮扶,还有农耕文化本身绵长的生命力。

 

如今,这里正在开启新的振兴之路,徐春春告诉记者,杨丰山村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社会力量,当前正在准备打造更加丰富的业态,为村里建设更多的产业。

 

风景如画的杨丰山村。项瑞国 摄

 

村民们闲置的民居,未来将被利用起来。徐春春告诉记者,现在的杨丰山村,是5个行政村合并的,每个村里都有大量闲置民居,尤其是其中一个村,目前常住的只有3户人家,村里准备近期将这个村的闲置民居加以改造,建设观景场所和民宿、咖啡吧等休闲场所,到时候,被仙山美景吸引来的游客,可以在这里更长时间地停留,感受山居的悠闲、农耕的魅力。

 

对杨丰山村的村民们来说,新的产业,也意味着新的增收致富途径,新的振兴机遇。而对长期驻村帮扶的徐春春,以及更多的科研人员来说,这里,就是他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最好的地方。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