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排放”)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往政府和学界主要关注拥有庞大经济和人口规模的排放大国,而相对忽略了诸多中小新型经济体的碳排放问题。

 

10月25日,《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2022》(下称《报告》)在京发布。该报告由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教授关大博带领的国际团队完成。《报告》和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全球气候变化减排新观点:即中小型新兴排放经济体(简称“新兴排放经济体”)将是未来全球碳排放的“主力军”,而发达国家应为这些经济体的未来发展腾挪碳排放空间。

 

发布会上,关大博对《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2022》进行了解读。受访者供图


50多个新兴排放经济体整体排放总量是印度的1.6倍

 

发布会上,关大博对《报告》进行了解读。他表示,在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格局下,碳排放核算成为准确掌握排放变化趋势、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基础。此前,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不一、尺度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团队通过“数据众筹”的方式,采用国际权威核算方法,构建统一、透明、科学的核算体系,编制了全球50个新兴经济体的二氧化碳排放清单,从能源及排放部门来源、地区分布等角度对碳排放进行了深入介绍和分析,揭示了新兴经济体的二氧化碳排放特征。

 

此外,关大博还分享了团队基于新兴经济体碳排放清单数据库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2010-2018年间,有50多个新兴排放经济体的年排放增幅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虽然每个经济体的排放量不足全球总排放的1%,但整体排放总量却是印度的1.6倍。而这些国家未来的工业化进程所驱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将导致碳排放持续增长,这无疑对本世纪末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内的目标提出了严峻挑战。

 

围绕“温升控制目标下谁来减排”的问题,研究团队发现,如果要实现全球1.5摄氏度的温控目标,且保证新兴排放经济体有足够的碳排放空间,其他国家则需每年减少7.2%的碳排放,然而在2010-2018年间,欧盟和美国的碳排放年均下降速率分别仅为1.4%和0.9%。因此,这就对以欧美为主的发达国家减排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一方面,发达国家应向新兴排放经济体提供经济和技术支持;另一方面,则需强化自身减排目标,尽早实现负排放,为新兴排放经济体腾挪排放空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共识和诚信”为核心的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基石。

 

报告为新兴经济体国家自身低碳发展规划提供数据参考

 

上述研究成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数据体系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气候变化领域的南南合作,助力新兴经济体绿色低碳转型,在全球治理格局中发挥积极作用,协同实现全球净零碳目标。

 

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在致辞中表示,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重大挑战之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关大博教授带领的中国碳核算数据团队致力于建设中国及全球多尺度碳排放清单数据库,希望中国碳核算数据库团队勇于打破学科边界和壁垒,实现不同知识体系的融合,为发展中国家明晰碳排放现状、科学设计碳减排路径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

 

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主任罗勇表示,在全球气候治理的新格局下,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成为准确掌握未来排放趋势、有效开展各项减排工作、促进经济社会绿色转型以及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的基础。自去年以来发布的系列《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可以为新兴经济体国家自身低碳发展规划提供细致而连续的数据参考,并为全球气候变化减缓目标的实现,尤其是气候行动领域的南南合作提供支撑,增强新兴经济体在全球减排行动中的话语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点评《新兴经济体二氧化碳排放报告2022》。受访者供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表示,碳核算数据库采用独特的“数据众筹”形式,通过构建完整、统一和可比较的体系,搜集了50个国家和47个行业的下沉到区域的数据,质量非常高,发挥的作用很大。他认为,从减碳到降污,需要有像中国碳核算数据团队这样的组织来一起做,发挥数据库更大的作用,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联合国SDG可持续发展目标,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陈静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