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内各地标建筑的定向越野打卡、参观修葺一新的校史馆……10月25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庆祝建校70周年大会在学院路校区举行,校园处处洋溢着喜庆氛围,学生们在各类特色活动中为母校庆生。

父女校友同返校园

校庆日一早,北航校园里便热闹了起来,随处可见和校庆标志合影留念的学生、老师、校友们。在校园里,一对父女引起了记者注意。原来,父亲马成栋老先生已经91岁高龄,他是北航首届学生、1952级校友,他和同为北航校友的女儿在北航建校70周年纪念牌前合影。“我是1980级的北航校友,我和父亲两代人都是航空航天人。”马老的女儿略显激动地说。91岁的马成栋精神矍铄,他说毕业后自己一直留在北航任教直到退休,这次怀着高兴的心情而来,看到“那么多的学生参与庆祝活动,我心情非常好,希望学校越来越好。”马成栋说道。

马成栋父女在校内合影留念。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在学校晨兴音乐厅前的广场上,不断传来学生欢笑声,这是北航在主会场外举办的校庆嘉年华活动,每个学院都有一个摊位,提供各种特色游戏,学生可以参与游戏领奖品。

抓娃娃大赛、投球游戏……一圈玩下来,学生们手里抓着一摞鼠标垫、文件夹、笔记本等小礼品。法学院2019级学生孔怡凡和男朋友的手里都拿着小礼品,还赢得了两大包乐高。“这些奖品都是我俩一上午赢来的,尤其是乐高,只要在‘航行手册’上盖满章就可以得到。”孔怡凡举着手里的小红本笑着说。

孔怡凡介绍,学校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本“航行手册”,大家可以在各个学院的摊位前参与活动并盖章,集满一册换礼品,比如有的学院写祝福可以盖章,在法学院摊位穿法袍照相也可以盖章。

在“烧脑”游戏中比拼专业知识

“这会儿工夫已经发了一千多份地图了?”“看来我们低估了大家的热情。”校园里,给学生们在地图上盖章的两名志愿者说。他们介绍,这是社团组织的“航梦寻踪”校庆嘉年华定向越野活动,地图上有七处“打卡”地点,只要带着地图到打卡地找志愿者盖章,就可以换到不同的礼品,集满7章获得的礼品最大。生物医学与工程学院2021级孙同学告诉记者,她集满7章用了近30分钟。“新主楼、老主楼、钱学森先生雕像……都是校园的地标性建筑,差不多逛了一遍校园。”孙同学说道。

校园嘉年华上,学生在参观一架分布式布局飞机。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在嘉年华中,怎么能缺少北航特色?航空航天知识竞赛等“烧脑”游戏不可或缺。“风洞实验是风动,飞机飞行是飞机动,这是相对性原理,很遗憾你错了!”“切,只要学过‘航概’(航空航天概论)的都知道这题。”一道道题激起了学生们的好胜心,整个上午,不断地有人上台挑战。

人工智能研究院则玩起了“代码闯关”。“你看我这组代码,告诉我输出的是什么!”2021级学生乔屹站在一台笔记本后边吆喝道。负责出这些代码题的该学院辅导员告诉记者,写代码是人工智能研究院的特色,现场准备的题都是学生的易错点,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 原来输出是a啊,对,代码里边没有括号!”一位挑战失败的男生拍着脑门儿喊道。

修葺一新的北航校史馆亮相

就在建校70周年前夕,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修葺一新的展馆——校史馆正式亮相于校园,学生们在校庆当日走进这里参观。

据介绍,该校史馆展厅总面积近4500平方米,陈列1500张图片、300余件(套)实物,天井为“空天报国”主题雕塑,一层为科技成果展,二至四层为校史展,五层为艺术馆。其中,校史展以空天报国精神为主线,按照学校历史发展分为序厅和四个部分,全方位展现了学校七十载空天报国、新时代逐梦一流的办学历程;科技成果展以 “四个面向”为主线,展示了学校深度参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支撑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丰硕成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逸夫科学馆,观众在参观无人机展品。科技创新成果展展出了北航近十年来的科技创新成果。 新京报记者李木易 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表示,走进修葺一新的校史馆,就走进了北航七十年创业兴学的不平凡历程。全校上下要把空天报国作为北航人接续奋斗的精神内核,抓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筹备召开学校第十七次党代会的契机,进一步加强空天报国精神的研究宣传阐释,引导师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汇聚起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神力量。

据介绍,2021年8月,学校抽调专门力量成立校史馆工作组,调研走访、查阅档案、收集资料、访谈咨询,向老领导、老专家征求意见92人次,面向全体师生校友征集实物展品,系统梳理空天报国精神脉络,深入挖掘校史思想内涵。经过一年多的整理、研究,撰写近十万字文本大纲,反复讨论形成校史馆展陈设计方案。从今年5月开始,经过近半年的紧张建设,校史馆在修缮改造后的逸夫科学馆正式落成。

为更好地宣传学校历史,校史馆面向全校师生,首批招募了讲解志愿者23人,作为北航故事的讲述者。志愿者代表、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研究生刘旭表示,作为一名北航人、一名校史馆讲解员,能够通过学习建校历史,讲述北航故事,感到无比自豪,同时也深感使命光荣、重任在肩。 

新京报记者 刘洋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