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会友,传递诗词魅力。10月29日,《2023中国诗词大会》北京赛区面试选拔活动正式开启。经过层层选拔、推荐,700余名来自北京市大中小学学校以及社会各界诗词爱好者齐聚一堂,以诗会友、致敬经典、展示风采,争夺《中国诗词大会》百人团名额。

从在园幼儿到大学生,诗词爱好者共聚一堂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10月29日,在第一面试间的五位选手正在用“海”字进行飞花令。根据要求,进入面试间,选手们要经过30秒自我介绍、4—6人飞花令、专家一对一提问及个人才艺展示等环节。在此过程中,专家们综合考查选手的语言表达能力、诗词知识储备和舞台表现力,并同步挖掘选手的亮点、特色和故事。
 
记者注意到,很多选手对古诗词的喜爱来自幼时,而且不少选手人生中的重要选择都受到了古诗词的影响。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一学生周乐恬从小就喜欢古诗词,“翻开那些诗词就像进入了一个千年前的世界,可以去造访那些名人,然后和他们的悲欢忧喜一起心潮起伏,可以跟他灵魂共振,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浪漫和神奇的事情。”
 
今年5岁的卢一源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来到了面试选拔现场。卢一源告诉记者,自己最喜欢的诗是“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我喜欢背诗,平时在家爸爸妈妈都会教我。”妈妈告诉记者,正在幼儿园大班的他古诗词储备已经有了100多首。

选手们在候场室等待面试。图/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面试现场,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的大一学生贺崧庭背诵了一首自己填写的词,“我算是一个创作发烧友,因为从小老师给了我很多启蒙和熏陶,让我对诗词有了一种由衷的热爱。平时我也会进行一些创作。”贺崧庭告诉记者,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是从高中就有的梦想,学习古诗词不仅能充实心灵、提升气质,也能陶冶自己的情操。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大一学生张致宁表示,正是受到古诗词的影响,自己才选择了警察这份职业。“当我读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及‘为万世开太平’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希望能为人民做点贡献,为他们提供一个安乐的环境,所以我就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选择了警察中比较繁忙、跟人民贴得很近的交通管理工程专业。”在张致宁看来,除了职业选择,古诗词还影响着自己的人生态度,“我要像李白那样不慕权贵,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也要像苏轼那样遇到任何挫折都不轻言败,淡泊处之;还要像杨万里那样以一颗乐观的心面对生活。”
 
青少年学习诗词要多在“诗外”下功夫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承办。为办好此次中国诗词大会北京赛区面试选拔活动,把诗词文化素养最深厚的选手推选出来参与这场诗词的盛宴,北京市教委、语委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各区教委、语委,各高校广泛动员、深入组织,在区内、校内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初选工作。

北京市教委语言文字工作处处长杨志强介绍,此次《中国诗词大会》北京赛区的选拔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报名人数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届,同时,参与主体由中小学生慢慢过渡到大学生,“这也说明在大学校园里,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文化自信越来越注重。”
 
对于青少年的诗词学习,杨志强建议“功夫在诗外”,除了学好课本上的诗之外,还要广泛涉猎,“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诗词灿若星河,诗人非常多,大家要广泛涉猎。”同时,杨志强建议青少年在诗词学习时要多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以及诗人创作诗词的背景,“通过背景知识去了解更多诗词蕴含的人生哲理,对自己的人生有所帮助。”此外,杨志强还建议在诗词学习中要多比较,“比如同样是写一处景色,很多人都在写,但每个诗词的味道不同。通过比较,大家可以看出诗人的关注点、诗人的性情都是不一样的。”
 
鉴于当前疫情防控要求,为最大程度保证参与选手健康安全,今年的面试选拔活动采取预约、错峰、限流等措施减少现场人员聚集。同时,活动现场还专门设立了线上面试室,为部分因故无法到场的选手提供了灵活参赛的渠道。

部分选手在线上参与此次面试选拔。图/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