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130周年之际,在国际奥委会的指导下,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和《文明》杂志社联合新京报社共同主办首届“天坛文明对话暨世界文明与奥林匹克论坛”,论坛主题为“奥林匹克与全人类共同价值”。

首届“天坛文明对话暨世界文明与奥林匹克论坛”开幕式。图/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向论坛发来贺信,法国驻华大使罗梁(Laurent BILI),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原副主席魏纪中,美国中国商会名誉会长葛国瑞(Gregory P.Gilligan)等20余位嘉宾参与论坛并发言。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发来贺信

在开幕式上,主办方代表、新京报社社长刘军胜宣读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致论坛的贺信《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体育应为人类和平发展服务》。

论坛开幕式上,主办方代表、新京报社社长刘军胜宣读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致论坛的贺信。图/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巴赫在贺信中指出,“1892年11月25日,29岁的皮埃尔·德·顾拜旦在巴黎索邦大学发表演讲,提出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理念。这次演讲为他两年后创立的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位富于远见的年轻法国人所发表的开创性演讲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起点。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演讲就是《奥林匹克宣言》。在这份演讲手稿中,顾拜旦明确指出,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是体育应为人类和平发展服务。130年后,他的通过体育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和平的理念仍然在发扬光大。”

巴赫还表示,“我相信,皮埃尔·德·顾拜旦一定会非常高兴地了解到,在他发表《奥林匹克宣言》演讲的130年之后,他关于和平与团结的共同价值在当今的世界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主办方代表,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执行会长、文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娄晓琪做了“《奥林匹克与中国》 一起向未来”的主旨演讲,并举行了《纪念130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珍藏特刊首发仪式。

多位外国嘉宾解读奥林匹克精神

在主旨发言环节,法国驻华大使罗梁做了主题为《2024年巴黎奥运会和残奥会与奥林匹克发展》的发言。他表示,从1892年11月25日到2022年11月25日,奥林匹克运动走过了130年发展历程,也曾历经风雨,更是一路辉煌。至今已有23个国家的43座城市举办过夏季和冬季奥运会,奥运成为了今日不可或缺的国际合作平台。中国于2022年举办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如今火炬将传给2024年巴黎奥运会。这一因奥运结下的缘分必将激励法中两国在体育领域开创更多新的合作机会。他还透露,“2024年巴黎奥运会决心成为首次实现碳中和、首次运动员男女比例均等、首次举办全民可参与项目的奥运会。”

美国中国商会名誉会长葛国瑞在主题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通过体育运动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发言中表示,自1892年《奥林匹克宣言》问世以来,奥运会让这个复杂的世界发展出能够替代冲突对抗成为共同焦点的体育竞赛,尽管这里也存在争议和冲突。现代世界面临的战争、环境保护、毒品、恐怖主义、收入不平等、全球健康和其他无数严重问题的挑战,促使我们寻求建立任何可以减少分裂,加强团结的平台。

法国历史学家米歇尔·梅泰尼耶(Michel Méténier)在发言中表示,国际比赛必然是友好的,它能使各国人民增进联系,远离十九世纪后期的极端民族主义。对于那些担心谁能参赛的人,顾拜旦回答说这个新的运动会将是“在全球范围内,面向所有人,所有国家,所有种族,所有宗教而开放”的运动会。国际主义、和平主义、慷慨和无私的奥林匹克运动会:20世纪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能否不要忘记这些美好理念?

作为法国皮埃尔·德·顾拜旦委员会的主席,法国奥林匹克和体育委员会前副主席安德烈·勒克莱克(André Leclercq)在发言中回顾了皮埃尔·德·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他表示,顾拜旦赋予了奥林匹克运动一种灵魂,那就是奥林匹克主义,他将其定义为“一种生活哲学,这种哲学将体育服务于人类的和谐发展,以期推动建设一个和平的、关注维护人的尊严的社会”。“奥运会不仅仅是世界锦标赛,更是四年一度的全球青年团聚的庆祝盛会”。正是由于《奥林匹克宪章》的基本原则,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样的时刻聚首、建立友谊。

著名国际电视人、法国国家电视台原TV5台长、欧洲广播联盟秘书长让·斯托克(Jean Stock)对奥林匹克有过特别的感触,他曾作为欧广联领导直接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报道工作,负责签署向欧洲各国转播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协议。 他表示,在每届奥运会结束后,人们能更好地利用奥运会搭起文化交流的桥梁。正如顾拜旦所说的:重要的是走过这些桥梁,去参与交流。

法国篮协主席让-皮埃尔·修达(Jean-Pierre Siutat)曾参加过北京2008年奥运会,他认为,奥林匹克的理念总是应该符合时代的发展,它跨越历史岁月,即便经历战火和社会的变迁,《奥林匹克宣言》与奥林匹克理念一直有它特殊的价值。如友谊、分享和团结,这正是我们当今世界所需要的。“尽管法国作为欧洲大国,与中国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种,但每当我们谈到体育、谈到奥林匹克,我们就能找到共同的事业、共同的奥林匹克价值观,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

在法国奥委会委员、法国小球协会主席克洛德·阿泽玛(Claude Azéma)看来,研究不同文明对话与奥林匹克传承是一项有魅力的工作,因为年代久远,有时会遗忘,所以有必要开展这些有意义的工作。他认为举办“文明对话暨世界文明与奥林匹克论坛”这个创意很好。尽管世界动荡,但我们要用和平友谊博爱来化解冲突,发扬光大奥林匹克运动。中国和法国的合作,用各自重要的方面来影响世界,能够直接给世界带来和平。

作为音乐人,法国著名歌唱家朱利安(JULIAN)理解,在体育中要找到一种心灵的相通很重要。不论他是来自哪个国家,重要的是团结、是和谐。不仅是体育,音乐也如此。“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法国也是,我们有不同的文明应该交流互鉴……我随时准备为法中友好做更多的事。中国与法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中国人爱法国,法国人也爱中国。”

吉耀姆·拉(Guillaume RAT)是法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同时也是诗人、歌手,他向本次论坛表达了祝福,“‘天坛文明对话暨世界文明与奥林匹克论坛’向我传递的是各国间文化和体育的交流,这让我有了去你们的国家发现和了解你们文化的想法与冲动。”他表示,传承奥林匹克精神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它是和平的象征。奥林匹克运动重要的是参与,要尊重所有国家。

奥林匹克精神在不断发展、丰富

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中国奥委会原副主席魏纪中以《奥林匹克精神需要现代化》为主题发言。魏纪中表示,对于奥林匹克的精神,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读,但这种精神和思想在不断地发展、丰富,不断地现代化。“奥林匹克精神需要现代化,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今天的时代变化,跟上社会变化的新形势。”

当今世界面临诸多不安全、不稳定与不确定的局面,亟须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文史部副主任、中央党校国际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秦露看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全球的广泛传播,使全世界的人们获得了至少四年一次面对面交流、彼此尊重与了解的宝贵机会。这是不同文明间迈向和平与协作的第一步,这也是顾拜旦呼吁开创现代奥运会的初衷。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超越了严肃的政治谈判与残酷的军事纷争,以具体而鲜活的方式促进了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王义桅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奥林匹克实践》为主题的发言中指出,奥林匹克发源于古希腊,得到法国人顾拜旦《奥林匹克宣言》的创造性转化和欧洲携手创新性发展,来到北京让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相融合,丰富和发展了奥林匹克文化,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完美丰富与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奥运精神所展现的人类的不断超越和突破局限与控制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大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颐武在《奥运精神,全球价值与中国贡献》主题发言中指出,在当下全球奥林匹克运动由于诸多困扰处于某种低潮的时刻,对于奥运精神的弘扬,也是对于人类共同合作和团结向前的努力的一个重要的标志。这在于当下的全球化面临挑战和冲击,全球化所具有的势能受到了阻碍的现实状况下,奥运精神能够凸显全球合作的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凸显全球连接的不可阻挡,也凸显当下的全球的问题也只能依赖全球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的主题。

奥运冠军眼中的奥林匹克精神是怎样的?论坛特邀代表、2000年悉尼奥运会竞走冠军王丽萍在主题为《一个奥运冠军的奥林匹克梦想》的发言中表示,“曾经的竞技赛场,奥林匹克精神对我而言,就是在实现奥运夺冠的过程中永不言弃,顽强拼搏,历经失败后的不气馁,收获成功后的骄傲。退役后奥林匹克精神与我而言是一份传承,一份延续。无论是担任教练所带的队员,在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的时刻,还是作为全民健身推广者去传授自己的体育经验,分享运动心得,我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延续和传承着这份体育精神。体育带给我无限的力量和能量,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将伴随我的一生。”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全球共同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赵可金在《“中和思想”,奥林匹克精神的中国智慧》主题发言中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和思想是化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困境的重要锁钥。中华文明历经千年而不衰的根本密码就是作为其文化基因的中和理念。中和精神恪守以中为本,尊崇天地正气、人间正道,这对奥林匹克精神中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是一种重要的加持。但是,中和精神并非追求无原则的一团和气,而是恪守基本原则,做到化外在规范为内在自觉,将奥林匹克精神内化为生机勃勃的慎独操守,提升了奥林匹克精神的文化境界。

体育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独特的文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人文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树旺在主题发言中表示,奥林匹克文化的生命力和传播力源自其强大的文化兼容性,“人文奥运”理念是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相融与跨文化传播的亮点案例。他认为,“人文奥运”的成功经验表明,奥林匹克文化的中国传播首先应找到一个重要的文化结合点,一个中国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共同的文化内涵,塑造中西文化融合与传播的共同语境。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区域与国别研究院特聘院长孙维佳在发言中表示,中国不仅在理念层面坚持奥林匹克价值观,更在实践中积极践行这一理念。在过去短短的14年间,中国先后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4年南京青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推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他认为,北京冬奥会正是对奥林匹克价值观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完美实践。北京冬奥会“一起向未来”的口号既是对“和平、团结、尊重与合作”的奥林匹克价值观的传承和弘扬,又是对“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的践行与坚持。

21世纪,社交媒体成为奥林匹克文化传播的新平台。在中国传媒大学人类命运共同体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姬德强看来,全球体育运动的媒介化与社交化交相辉映,拓宽了用户参与奥林匹克文化讨论和分享的疆界,也推动着奥林匹克文化实现从媒介仪式向生活方式的转变。多元的传播主体正在打造着奥林匹克文化的多维意义空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奥林匹克文化全球传播中,社交平台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基于社交平台的网络化、社群化、个体化传播也将极大丰富奥林匹克文化的内涵,推动着奥林匹克文化从全球赛事到日常生活的沉浸式落地。”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已经成为国际社会蔚为大观的盛大文化活动,其以体育为载体,以文化为统摄,以教育为核心,昭示着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现。温州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教授、奥林匹克研究专家易剑东表示,党的二十大提出了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也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130年历程中努力追求的价值。

首都文明工程基金会秘书长、首都文明工程发展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季燕京认为,在古希腊,以代表天道的宙斯为最高神祇的荷马史诗成为西方文明的主要源头;在古代中国,以祭天为最高仪式的周礼成为东方文明的主要源头。东西方文明的共同价值即缘分就开始了。2022年北京举办第24届冬奥会,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形成了东西方文明缘分的又一次高潮,出现了奥林匹克缘分“铁三角”的态势:希腊雅典作为奥林匹克精神的源头,法国巴黎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起点,中国北京作为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传播互动中心——这是奥林匹克文化创新发展的三座重要标志城市。“回顾现代奥林匹克运动130年的历史进程,这是不断应对挑战、克服困难、与时俱进、持续创新的文明寻梦过程,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与趋势。”

嘉宾对话:奥林匹克何以成了“治愈系”

在对话交流环节,嘉宾们围绕“奥林匹克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主题进一步进行了精彩对话和探讨。

嘉宾对话交流。图/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主持人王义桅表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学习借鉴又超越了奥林匹克精神,当然今天奥林匹克精神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组成部分。现在世界处于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对此,孙维佳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奥林匹克价值观的发展,这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做出的突出贡献。这次冬季奥运会不仅仅是继续、弘扬坚持奥林匹克精神,也是实践奥林匹克精神。“它把奥林匹克价值提升到了一个全球治理的范畴。”

季燕京表示,近年来有人把奥林匹克精神比作一个特别容易被理解的概念——“治愈系”。“奥林匹克”的这种价值非常值得张扬,真有治愈系的功能,可以“治疗”各种政治问题、冲突毛病,这可能也是奥林匹克精神最大的功能价值。

秦露也指出,今天世界面临逆全球化、脱钩的危机,在这样一个非常艰难的时刻,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代表的体育,可以承担一种“破冰使者”的功能。“人们可以暂时把所有的仇恨、嫌隙和差异都放下,共同来享受一个共同的快乐与和平,这也是治愈系。”

弘扬奥林匹克与全人类共同价值 

1892年11月25日,年仅29岁的顾拜旦在巴黎索邦大学发表历史性的演讲《奥林匹克宣言》,标志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至2022年11月25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全世界的关注与参与下,走过了130年艰辛辉煌的伟大发展历程。

如今,“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已经发展至206个国家和地区,奥运会已成为影响力最大的世界文明交流与和平团聚的人类盛典,先后有23个国家的43个城市举办过夏奥会与冬奥会。

近年来,中国与国际社会携手共同推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和奥林匹克文化传承,用奥林匹克价值观激励新的一代。今天,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结出的奥林匹克硕果和它对促进世界和平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真诚呼吁,世界各国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值此奥林匹克重要纪念日之际,本次论坛以奥林匹克文化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奥林匹克文化的“文明对话”功能,以“奥林匹克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为主题,围绕“世界文明、中华文明与奥林匹克文化”“现代世界、现代中国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未来世界、未来中国与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三方面的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与会专家认为,本次论坛的举行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与世界和平发展,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进一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新京报记者 柯锐
编辑 查志远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