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2022年粮食产量数据发布,全国粮食总产量13731亿斤,比上年增加73.6亿斤,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新京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大豆播种面积1.54亿亩,比上年增加2742.5万亩,增长21.7%。小麦、玉米、稻谷三大主粮合计增产21.6亿斤,大豆增产77.8亿斤,增产量超过三大主粮。大豆为何会有如此成绩?明年大豆行情会如何?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禹。


北京市大兴区采育镇东潞洲村大豆丰收。新京报记者 王颖 摄

 

大豆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2742.5万亩

 

中国是大豆唯一的原产国,我国驯化和种植大豆的历史超过五千年。近年来,我国大力推动大豆育种科技攻关,大豆育种水平、育成品种数量等取得长足进步。

 

12月12日发布的2022年粮食产量数据显示,2022年,大豆产量405.7亿斤,比上年增加77.8亿斤,增长23.7%。大豆单产132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1公斤,增长1.6%。


对于这张大豆“成绩单”,王禹表示,2002年以来,我国多次实施大豆振兴计划,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特别提到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这一轮的政策更强有力,效果也更明显。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2022年大豆和油料播种面积扩达2200万亩以上。从今年数据来看,大豆实际播种面积1.54亿亩,比上年增加2742.5万亩,增长21.7%,超额完成了500多万亩以上的任务。政策的扶持让今年大豆的种植面积、产量大幅增加。”

 

王禹谈道,今年大豆单产增长1.6%。在业内看来增产1.5%以内算是持平水平,所以今年大豆单产增长1.6%是处于持平略增的一个状态。“今年受极端天气、气候变化等影响,一些地区大豆产量是有所减少的,但辽宁、内蒙古、河南等地大豆产量增幅是大于1.5%,属于持平略增。全年粮食产量实际上是要算‘总账’的。”

 

一些地区大豆补贴政策给力

 

对于来年大豆种植规模、产量等是否会有新的突破,王禹表示,从今年的情况看,地租、种子、化肥等生产成本增加,外加疫情、天气等影响,大豆市场终端相对平淡,如何进一步激发农户们响应号召、扩种大豆是当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调研发现,今年黑龙江地区大豆普遍种植成本上涨200块钱左右,其他地区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同时,不仅是市场相对平淡,今年国储大豆收购价格接连下调。”王禹称。

 

我国种植的大豆90%以上用于直接食用、加工豆制品和大豆蛋白,少量用于生产豆油和豆粕。在我国,不同产区的大豆生产,受光温等自然条件影响,蛋白、脂肪含量有所不同。东北地区大豆脂肪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黄淮海、南方地区大豆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王禹表示,今年不同蛋白的大豆价格差别非常大。

 

不仅如此,今年大豆市场终端需求不旺盛,即使旺季依然不够旺,农户可能面临亏损的风险。“往年快过年的时候,会有企业大批量采购部分大豆,目前为止还没有这种大规模的采购现象。收购也没有达到平均水平,收购进度偏慢。”不过,今年一些地区的大豆补贴比较给力,从某种程度提升了农户大豆种植热情,也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如何持续激发农户种植大豆热情?

 

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王禹建议,国家层面上出台相应政策,对大豆市场进行调控。“比如,如果国储依旧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收购的话,国家是否可以给予农户一定补贴,避免东北这样的产豆大区大豆价格过度下跌,保障农民的基本收益,以此来稳定农户明年种植生产大豆的积极性。而且这个补贴最好能够在春播之前就给农户发下去,这样的话才能不影响明年扩种。”

 

王禹称,大豆市场价格下降,国储同样面临一定的压力,不过,仍建议从有效稳定市场的角度,保证国储收购价格不随市场持续下跌。“很多时候,大家都是会比对国储价格。国储价格持续下调的时候,市场的价格还会再往下走,如此循环对大豆市场非常不利。国家层面如果能够干预国储价格,让国储的价格往上走,或者是稳定在一个水平上,让国储面临损失的时候,也能得到国家发放的一定的补偿。”

 

王禹认为,强化产销对接的服务,组织国内一些龙头大豆加工企业跟东北三省、内蒙古自治区的这些大豆主产县市的农业部门或者是大豆种植大户和合作社对接,有助于帮助农户解决“卖豆难”的问题。“比如,对接之后,每个月组织一次线上活动,推动形成采购意向和订单,解决现在农户想要卖,但是终端需求又比较薄弱的问题。现在电商也比较火,大的电商平台能不能去支持一下大豆生产加工企业,去开设旗舰店或专卖店,这样就能实现线上跟线下这样一个融合互动。即便是有疫情,足不出户,也能实现网上电商交流,并保证物流畅通,进一步解决今年增产大豆的销售问题。”

 

此外,王禹称,目前我国大豆蛋白差异比较大,下一步应持续加强高蛋白大豆研发和推广力度。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