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位于房山区青龙湖镇的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项目开工,先行启动基地大门区域及西侧P3生态停车场建设,拟建设成为集大熊猫繁育、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身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示范基地,建成后将面向公众开放。


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效果图。房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打造大熊猫的“北京家园”

 

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2000亩,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筹建,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房山区政府、首旅集团具体负责,前期经过选址研究、概念性规划方案设计、行业专家论证、规划综合实施方案编制等工作,目前正式进入实施阶段。

 

建成后的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将成为全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地、大熊猫国际交往平台、特色科普与研学目的地。基地建成后,将发挥首都专业科研资源优势,对推动大熊猫种群异地保护、促进大熊猫科研繁育发展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示范窗口。


生态熊猫展示区效果图。房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选择绿色科学的居住环境

 

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选址在房山区青龙湖西岸,这里经过专家的考察和论证,生态本底优越,山水林田湖草要素齐备,且已建成万亩森林公园,适合作为大熊猫种群在北京地区的繁衍、栖息地。另外,从交通角度看,青龙湖镇毗邻西六环,距离天安门约1小时车程,便于物资运输、人员交往等相关工作的开展。

 

项目建设过程中,将遵循最小化干预自然环境的原则,通过与现有生态基地有机融合,结合气候、土壤的变化趋势,同时根据大熊猫及伴生动物的原始生境对植被进行局部改良,提升基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确保基地成为首都特色魅力品牌和低碳发展绿色名片。


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2000亩。房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分设多功能区满足科普需求

 

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利用场地现状地形特征,初步规划为南、北两个区域,并划分为大熊猫文化交流中心及科研办公、大熊猫实训基地、熊猫嘉年华等不同主题区域。通过合理布局外事服务、科研繁育、科普展示等功能,满足国际交流、大熊猫研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科普的不同要求,实现基地的高效运转。


大熊猫博物馆效果图。房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熊猫幼儿园效果图。房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大熊猫被称为我国的“国宝”,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是生物演化的“活化石”,也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北京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将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的重要实践,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迈上新台阶。

 

新京报记者 陈璐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