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推进绿色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产业及地方层面的绿色实践越来越丰富,为介绍中国2022年绿色发展进展并分享经验,12月20日,新京报零碳研究院发布《2022绿色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在全年专题报道汇编基础上做了内容扩充。


《报告》共有五章,分别为中国碳中和行动、关键产业绿色升级和零碳转型、城市案例及各地零碳政策、2022年度绿色发展十大案例、全球零碳行动及展望。


《报告》显示,气候变暖是人类行为排放温室气体的累积结果,当前 全球平均气温已经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09°C。2021年, 全球碳排放量已经达到338.84亿吨,比2020年上涨5.6%。 


根据气候模型预估,气候系统变暖至少会持续到2040年。全球已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并为之努力,目前已有130多个国家、110多个地区制定了碳中和目标,覆盖全球88%的温室气体排放、90%的世界经济体量和85%的世界人口。 


受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及疫情、能源危机等影响,有的国家因暂时困难放弃转型努力。2022年,俄乌冲突以来, 欧洲加速了能源独立进程,也有一些欧洲能源巨头宣布重启火电,但这并未改变全球“双碳”长期目标、新能源转型趋势。 


业界的共识是:气候变化是全球性问题,无论采取哪种措施,全球各国合作都是重要途径,在相关领域的合作也正逐渐成为国际合作的最大公约数。 


在11月6日-18日召开的气候多边进程的重要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 (COP27)上,各国代表围绕气候适应、减排、气候融资等多个议题展开谈判。 


COP27本着“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以“共同落实”为主题,对发展中国家高度关切的适应、资金及损失与损害问题上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其中,建立损失和损害基金成为一大亮点,大会也决定启动建立全球适应目标框架, 有力回应了发展中国家的迫切诉求。然而,发达国家在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等问题上态度消极。发达国家之前承诺的每年1000亿美元资金支持仍未兑现,也没有就 适应资金翻倍作出明确的出资安排。 


因此,推动气候变化应对工作的全球合作,目标明确,但过程坎坷。接下来,我们不仅要在国际气候的大舞台上,表达自己的决心,还要借助这个平台,服务全球的减碳行动。 同时,还得在这样的过程中与不同的国家和组织打交道,积 极参与全球治理。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 程维妙 编辑 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