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3日,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阳产土楼的晒秋图景。图/新华社

近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

这次会议是党的二十大之后召开的首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针对农业发展、脱贫攻坚、农村发展、农村改革、领导体制等方面作出了全方位部署,也是对党的二十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求的战略延伸,是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具体化、实体化。

乡村治理现代化要先树法治底线权威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但限于篇幅,其中对于农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问题未作专门部署。

这次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重申了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强调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并针对农村发展的具体领域作出了详细部署。

乡村建设行动要瞄准“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目标,让农民就地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但也要看到,乡村振兴战略刚提出时,一些地方对农村现代化的规律认识不够,特别是在乡村建设问题上大水漫灌的问题比较突出。

近年来,中央明确了乡村建设行动的关键领域和重点任务,将生活方式现代化和生活设施便利化作为现阶段乡村建设的核心目标,避免了无序建设和低效投入。

在这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要完善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稳定有序。

当然,必须得承认,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仍然处于从传统小农社会向现代乡村社会转型的过程当中,大部分村庄保留了熟人、半熟人社会结构,社会治理中难免存在大量的宗法和人情因素,法治下乡一直是一个难题。

因此,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必须要首先树立法治的底线权威,只有在法治框架下,自治和德治才能有真正发挥作用的空间。同时,突出加强法治教育,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8月9日,在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象环村的葡萄种植园,返乡创业大学生在推销刚采摘的葡萄,一旁的果农夫妇在装箱。图/新华社

农村集体经济也需符合市场经济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强化集体所有制根基、保障和实现农民集体成员权利同激活资源要素统一起来,搞好农村集体资源资产的权利分置和权能完善,让广大农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

中央已经多次强调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上述要求也是对这一政策的深化和细化。

现在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是组织按照传统的集体经济模式设计的,主要负责管理土地等集体资产,很多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还比较复杂,无法直接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接入现代市场经济体系。

推进农村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衔接,必须对现有的集体经济组织进行改造,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如典型农区村庄,不妨以农民可自由进退的合作经济组织替代现行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外部资本与集体资本的重组和再联合激活集体经济。

城中村、城郊村和经济发达村,则不妨开放股权资格交易,形成可交易的成员权;将全部资产交由股份经济合作社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必要时可提取一定的准备金存入专户进行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逐步开放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公司化、股权证券化改制试点工作。

具体实施机制上,可以根据各地的禀赋条件和经营状况,灵活选用农工综合体、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和社会企业等模式来推进改革。

▲11月2日,江苏省泰州市胡庄镇丁庄村农民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图/新华社

城乡二元结构需要在县域内率先破除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城乡融合的发展理念,党的二十大继续强调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中,关于城乡融合理念如何落地实施,经历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摸索过程。

目前,中央已经明确将县域城乡融合作为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此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落实这一要求,必须从要素流动、空间布局等方面深化改革。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破除妨碍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的制度壁垒。新时代以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基础性改革成效显著,但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推进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

目前的改革初步达到了明晰土地产权、完善土地权能的改革目标,但距离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还有较大距离。

在此基础上,未来必须扩大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成果,政府则不妨从行政垄断的改革中逐步抽身,允许土地供需双方通过各地农村产权交易所(中心)自主交易,政府主要负责信息公开、秩序维护、基准地价划定等工作。

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当前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部分地区村庄布局分散,公共服务可达性受到很大限制;二是典型农区、生态功能区部分村庄空心化严重,除了公共服务缺失之外,还存在土地低效利用问题;三是专业农户的设施用地得不到有效保障,不少专业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较差。

如果缺乏一个良好的空间布局基础,那么乡村产业和生态也很难得到高质量发展,甚至会造成一些过度投入和资源浪费。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扎实开展城乡空间布局优化调整,对县域人口布局、聚落形态、交通流线、产业格局、经济联系等多个方面开展科学调查,在此基础上确定县域范围内中心地,根据人口布局规律来开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规划布局。

总之,只有以乡村治理现代化,确保乡村产业和生态高质量发展,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才能成为现实,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目标也才有了根本保障。此次会议就是在党的二十大作出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部署后,进一步为我国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产业和生态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具体步骤。

撰稿 / 陈明(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编辑 / 刘昀昀
校对 /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