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公告,经国务院批准,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不再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管理。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工作重心从“防感染”转向“保健康、防重症”。


调整为“乙类乙管”后,防控措施方面有什么不同?如何有效的把资源集中在危急重症患者救治上?医疗储备能否满足救治需要?农村地区的医疗救治将如何开展?一文看懂>>>


调整为“乙类乙管”,具备了什么样的条件?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病毒变异、疫情变化、疫苗接种普及和防控经验积累,为调整新冠病毒感染的法律归类创造了条件,调整为“乙类乙管”打的是有准备之仗,绝不是被动的放开。


李斌表示,近三年来,通过对新冠肺炎“乙类甲管”严格管理,我国经受住了全球先后五波疫情流行冲击,成功避免了致病力相对较强的原始株、德尔塔变异株的广泛流行,极大减少了重症和死亡,也为疫苗、药物的研发应用以及医疗等资源的准备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李斌提到,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绝不是放任不管、绝不意味着所有防控措施的退出,而是要强化服务、强化保障。接下来,将抓细抓实医疗救治资源的准备,着力保障群众用药需求,全力做好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护和救治,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努力保障人民健康安全。阅读原文>>>


新冠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在防控措施方面有什么不同?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介绍,调整以后,在防控方面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不同。


第一,在传染源发现方面,“乙类甲管”时,主要是通过风险职业人群“应检尽检”、风险区域的全员核酸筛查等方式来发现感染者。实施“乙类乙管”以后,我们主要是通过医疗机构就诊、居民自我健康监测、重点人群检测等方式来发现感染者。各地要保证社区保留足够数量的便民核酸检测点,前一段时间新闻发布会也专门提到这一点,保证零售药店、网络销售电商要有充足的抗原检测试剂,来满足居民的检测需求。


第二,在传染源的管理方面,“乙类甲管”的时候,对发现的感染者和未排除的疑似病例要实行隔离治疗措施。同时,对密切接触者要开展流行病学的调查和隔离观察。实施“乙类乙管”以后,我们对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采取居家健康管理。


第三,在社会面的防控方面,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以后,社会面的防控措施更多的集中在重点场所、重点机构、重点人群,取消或者减少对其他场所机构和人员活动的限制,尽量减少对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影响。比如说,我们除了养老院、社会福利院这些特殊机构以外,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也不再对跨区域的流动开展落地检,也不再对外溢风险人员开展跨区域协查,不再划定高风险、低风险区,也不再采取高风险区“足不出户、上门服务”等风险管控措施。


第四,在国境卫生检疫方面,实行“乙类乙管”以后,对入境人员不再实施闭环转运、集中隔离等措施。来华人员按照海关要求,填写健康申明卡,申报正常且海关口岸常规检疫无异常的人员可以直接进入到社会面,对入境的物品不再采取预防性消毒,对进口冷链食品也不再进行抽验。


调整为“乙类乙管”之后医疗储备能否满足救治需要?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司长焦雅辉介绍,我们采取多种措施,指导地方不断扩充医疗资源,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满足患者的诊疗需求。


在扩充发热门诊医疗资源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一是扩容发热门诊资源。要求二级以上医院和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要开设发热门诊或者发热诊室,应开尽开、应设尽设。截至12月25日,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超过1.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的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超过4.1万个。


二是推行分级诊疗。要求在城市,以地级市为单位,划分网格化的医联体,在农村以县为单位组建县域医共体,利用分级诊疗的模式,充分发挥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的作用。


三是提供互联网诊疗服务。


四是多渠道增加药品供给。


对于重症患者救治这方面,是当前工作的重点。


一是扩容全国的重症医疗资源。


二是关口前移,通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把合并基础疾病的老年人管理起来,根据他们的健康风险等级来实施分级健康管理。


三是我们要求三级医院要发挥重症救治的兜底保障作用,同时要求医疗机构要扩容急诊的接诊能力,扩容医院床位收治的能力。


四是强烈建议或者呼吁老年人能够加强疫苗接种,预防和降低重症和病亡的发生。


如何防范“乙类乙管”措施调整后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介绍,为有效防范风险,有必要进一步强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疫苗接种,特别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人群的疫苗接种。


二是加强药品的供应保障,包括中药、西药以及相关的医疗设施设备等,千方百计的满足老百姓的用药需求。


三是通过在线健康咨询、科普等,鼓励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优先选择居家隔离治疗。对老年人等重症高风险人群,要摸清底数,有专门的人员负责健康管理,提供转运、住院等绿色通道,确保应治尽治、应收尽收。


四是完善医疗机构分级诊疗机制,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加强基层诊疗能力建设,统筹新冠感染者的救治和日常医疗服务保障工作,尽最大可能不影响正常的医疗服务需求。


五是做好风险沟通,面向公众加强宣传倡导。围绕健康监测、个人防护、居家合理用药甚至垃圾弃置等方面给出建议,帮助公众了解如何科学合理用药、何时就医以及去哪里就医等具体问题,促成公众理性应对新冠疫情,避免恐慌。


六是关心关爱医务人员和维持社会经济日常运行的工作人员。


七是加强病毒变异情况的监测,加强疾病严重性、医疗资源使用等情况的监测,尽量避免发生医疗资源挤兑。阅读原文>>>


如何有效的把资源集中在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上?


焦雅辉介绍,全国重症床位资源总体来看是充足的。当然,目前正在经历重症救治高峰的省份,重症床位的资源已经接近临界值,需要进一步来扩充重症床位的资源,或者是加快重症床位的周转。


目前来看,全国总体床位资源和设备资源是能够满足重症患者救治需求。我们也将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继续加大监测,同时我们也要求在国家的区域之间建立区域协同支援制度,根据每个地方疫情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及时统筹调配全国重症资源加强重症患者的医疗救治。阅读原文>>>


新冠报告和发布要求和“乙类甲管”时有什么不同?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主任医师殷文武介绍,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之后,疾病监测、报告以及对外发布做了如下调整建议。


一是调整公布的内容,要公布现有住院病例数、现有重症,包括危重症以及累计死亡病例数。删除既往密切接触者的报告情况。不再区分本土病例和境外输入病例。


二是对公布的频次做调整,将根据疫情的情况作动态的调整,最终回归到乙类传染病每月公布一次。


三是公布平台由中国疾控中心在中心网站定期公布。


调整以后防控措施重点会发生哪些变化?


常继乐介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不是可以松口气、或者歇歇脚的信号,更不是完全“一放了之”。调整以后防控措施的重点主要有几个方面,概括起来叫“三重一大”


一是加强重点人群保护。进一步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率,保障充足药物供应,开展65岁及以上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健康调查,做好分级分类诊疗工作。


二是加强重点机构防控。做好养老院、社会福利院、医疗机构、学前教育机构等人群集中的重点机构防控,严防机构内聚集性疫情发生。


三是做好重点行业防控。对维持社会基本运行的公安、交通、物流以及保障水电气暖这些行业,要强化员工个人防护和工作环境的通风消毒,建立人员轮岗备岗制度。


四是动态开展大型密闭场所防控和大型活动管理。阅读原文>>>


在“乙类乙管”之后是否还需要强调个人防护?


殷文武介绍,实际上我们在实施“乙类乙管”之后,社会面的传染源更加不确定,所以我想强调的是,更要做好个人防护。


要坚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健康饮食、戒烟限酒;注意自己的个人防护,要勤洗手、遵守咳嗽礼仪,居室保持清洁、常通风,必要的时候使用消毒剂。特别是在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我们还是要规范佩戴口罩;积极接种疫苗,提高自己的抵抗力,没有禁忌症、身体条件允许,特别是老年人,要尽快的接种;做好健康监测和居家治疗;疫情流行期间,还是要减少外出、减少聚集活动。阅读原文>>>


实行“乙类乙管”后,农村地区的医疗救治将如何开展?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焦雅辉介绍,做好农村疫情防控,其实最主要的是两点关键措施,一方面,药品要能配送到最末端、最终端,除了县和乡以外,村卫生室也都能够配足配齐需要的药品。另一方面,就是重症能够转上来,在农村地区发现重症患者后,能够及时转运出来,送到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就诊。阅读原文>>>


我国此次防控政策的调整是如何统筹国际国内防控形势的?


殷文武介绍,当前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续流行,而且病毒在持续变异,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当前国内疫情正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各地防控措施以及公众对防控措施的依从性,各地人口密度、生活习惯以及地理气候等差异,使得不同地方的疫情高峰到达的时候会有所差别。未来这一段时间,各地会陆续迎来疫情高峰。


根据牛津政策严格指数和相关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全球大多数的国家已经调整了国内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不再对工作场所、公共活动、公共交通、旅行等进行限制,仅保留特定场所佩戴口罩的要求。


这次调整实际上是根据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传播力和致病力的特性、感染后引起重症和死亡的情况以及国际上疫情变化做出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疫情防控的新形势以及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新特点,使防控更具可操作性和更有针对性,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国家疾控中心目前如何追踪感染数目?


殷文武介绍,在防控措施调整之后,采取多种措施搜集相关的疫情信息,来评估疫情强度以及发展趋势。第一,还继续开展法定传染病网络报告。第二,搜集一些哨点医院的信息,包括一些医院发热门诊的情况、重症情况、死亡情况。同时,也多方面搜集相关的大数据,比方说药店发热药品的销售数据,以及120求救信息等,来弥补报告数据的不足,研判整个疫情发展趋势、流行强度以及各地疫情变化的情况。作为国家疾控中心,我们也在积极跟各地保持联系,各地也在积极开展工作,有些在社区开展感染情况调查,有些采取网络问卷调查,这些都弥补了报告信息的不足,对整个疫情评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为何有人出现“白肺”?


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焦雅辉介绍,现在出现的所谓“白肺”与原始毒株和疫苗接种没有关系,并且当前的流行优势毒株仍然是奥密克戎毒株。


不仅仅是新冠病毒,多个病原体都可以引发肺部炎症,像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包括一些细菌,如军团菌都可以引发肺部的炎症,严重的时候都可以出现炎症表现。加强原发病的病因治疗,白肺患者中有相当部分可以好转。阅读原文>>>


编辑 王晓琳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