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12月28日,亚洲清洁空气中心在“2022中国蓝天先锋论坛”上发布了两份聚焦港口与航运业减污降碳的报告。报告称,当前我国典型港口和全球航运清洁化成效初显,我国内河港岸电使用率稳步提升,减排路径逐步清晰。但港口减排的科学支撑仍较薄弱,国际航行船舶替代能源规模化应用仍面临多重挑战。

 

作为中国减污降碳的重点领域,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着重大挑战。港口是重要交通综合枢纽,能够在减污降碳中发挥重要作用。当天发布的报告分别是《蓝港先锋2022:中国典型港口空气与气候协同力评价》(以下简称《蓝港先锋2022》)和《航运先锋2022:航运减污降碳进展研究》(以下简称《航运先锋2022》)。

 

船舶靠泊期间使用岸电,可有效减少空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蓝港先锋2022》报告显示,我国港口岸电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2021年我国内河港专业化泊位岸电覆盖率基本达到100%,岸电使用率稳步提升,靠港船舶辅机排放得到有效控制。

 

中国沿海港口岸电覆盖率持续提升,但仍有较高比例的沿海航行船舶、国际航行船舶尚不具备岸电受电设施,尤其是国际航行船舶岸电受电设施配备率整体偏低。根据《航运先锋2022》,2021年停靠中国沿海港口的国际航行集装箱船、散货船的高压岸电受电设施配备率仅为5%。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交通项目主任成慧慧表示,目前,推动靠港国际航行船舶使用岸电缺少有力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措施。港口一方面应尽快推动已配备岸电受电设施的船舶在靠港时尽量使用岸电;另一方面,也应强化岸电使用监管,明确岸电使用在港口方和船舶方的责任和罚则。

 

港口能源转型不仅要优化港口自身的能源消费结构,也要提升能源生产或供应中“绿电”的占比,从而降低港口用能的全生命周期排放规模。短期船舶能效的提升,中长期替代能源的应用,是航运“脱碳”的关键。根据《航运先锋2022》,新船订单中减碳技术的应用比例明显提升。以集装箱船、散货船和油轮三大主力船型为例,截止到2022年11月底,新船订单中应用节能技术和替代燃料的船舶运力占比范围分别达到了22.3%-40.6%和14%-37%。

 

“我国航运业的绿色低碳转型,不仅有助于实现‘双碳’目标,协同减少空气污染物排放,中国航运业的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也会随之得到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环境资源所总工程师李悦在主题分享环节表示。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