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疫情防控措施的优化调整,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的需求量激增,一些不法分子瞄准这一热点,以销售抗原试剂为名实施违法犯罪行为,需要予以严厉惩罚。12月28日,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该院法官助理何朕结合相关法律规定,对一些常见的违法犯罪行为类型进行梳理,并提出相关建议。

压根未发货或货物完全不符的,可能构成诈骗罪

何朕提示,不法分子在网络上虚构自己具有抗原试剂货源的事实,欺骗他人支付货款后,在网络上“拉黑买家”或直接“失联”,根本未发出货物,或者发出的货物与买家购买的货物种类完全不相符的,可能构成诈骗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此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构成犯罪

何朕提示,不法分子销售假冒其他品牌的抗原试剂,或者销售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抗原试剂,可能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销售伪劣产品罪、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此罪最高可判处十年有期徒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的规定,无论销售的是何种产品,只要属于伪劣产品,销售金额满五万元,就可以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此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销售明知是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构成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国家药监局已将抗原试剂列为第三类医疗器械。此罪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无证销售抗原试剂、哄抬抗原试剂价格的行为涉及犯罪

近期,网络社交平台中出现了大量销售抗原试剂的信息,在买家详细询问对方是否具有售卖授权时,一些卖家含糊其辞、混淆概念或者干脆直接坦言自己没有资质。此外,也有个别经营者趁机哄抬抗原试剂价格,扰乱市场秩序。

根据公开信息,上海警方近期查处一件加价50%无证销售抗原试剂刑事案件,调查发现某犯罪嫌疑人在无相关经营资质的情况下,购入大量抗原试剂盒,并加价50%以上对外销售,非法获取利益。目前,该犯罪嫌疑人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该案件正在查办中。

何朕提示,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规定,销售抗原试剂须具备药品经营许可证或相应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无资质的企业和个人倒卖抗原检测试剂系违法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具有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及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等非法经营行为,情节严重的,构成非法经营罪。根据《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意见》的相关规定,在疫情防控期间,违反国家有关市场经营、价格管理等规定,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的防护用品、药品或其他涉及民生的物品价格,牟取暴利,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此罪最高可判处十五年有期徒刑。

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设立通讯群组、发布信息涉及犯罪

何朕提示,不法分子为了实施违法销售抗原试剂的诈骗、销售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在网络社交平台中设立群组、发布信息,即使尚未实际着手实施犯罪行为,也可能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一的规定,设立用于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网站、通讯群组,为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发布信息,情节严重的,可构成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此罪最高可判处三年有期徒刑。

何朕提醒广大经营者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做到诚信合规经营,切勿实施无证经营、哄抬价格、囤积居奇、销售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行为,自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经营秩序。

同时,他建议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抗原试剂时,注意甄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选择具有资质的经营企业购买,避免在未取得经营资质或无法提供经营主体信息的社交平台购买。发现涉嫌诈骗、销售伪劣产品等违法犯罪线索的,及时保留相关证据,向公安机关等部门报案或举报。

此外,何朕也建议消费者保持理性判断,根据实际情况购买必要物资,周密做好个人防护。

新京报记者 左琳 编辑 杨海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