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臻)据多家外媒报道,日本建筑大师,2019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矶崎新(Arata Isozaki)于12月28日在家中逝世,享年91岁。

矶崎新(Arata Isozaki)。  图/视觉中国

矶崎新1931年7月17日出生于日本大分市,195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在丹下健三的带领下继续学习和工作,1961年完成东京大学建筑学博士课程,直到1963年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矶崎新设计室,在与丹下健三的10年合作中,包括了他的创造性阶段,矶崎新积极参与了高松的香川县厅舍的设计工作(1955-1958)、在今冶的议会楼(1957-1960)的设计,并参与了东京的规划(1960)。

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矶崎新起了由欧洲向日本传播新思想的中介人的作用——既通过他富有影响的书面文稿,也通过他建筑作品的范例。作品包括:美术馆、艺术馆、歌剧院、天文台、办公大楼和居住区。他设计了大量著名作品,尤以美国佛罗里达州的迪士尼总部大楼、日本京都音乐厅、德国慕尼黑近代美术馆、日本奈良百年纪念馆、西班牙拉古民亚人类科学馆、美国俄亥俄21世纪科学纪念馆、意大利佛罗伦萨时尚纪念馆、日本群马天文台等最为著名。

2019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在芝加哥揭晓,矶崎新获得该奖。矶崎新是第46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也是第八位来自日本的获奖建筑师。该奖是国际上公认的建筑界最高荣誉,又被誉为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会当年的评审辞是这样写的:“他兼具对建筑历史和理论的深刻了解,勇于拥抱前卫,从不满足于复制现有;他对有意义建筑的追求也反映在他自己的设计作品中,直至今日仍然不拘一格、不断演进,其方式方法总有新奇之处。”

矶崎新也是第一批赴海外建造楼宇的日本建筑师之一。凯悦基金会主席汤姆士·普利兹克评论矶崎新“深受‘全球公民’理念影响的建筑设计也真正走向了国际化。”矶崎新第一个国际项目是上世纪80年代建造的拱顶形式的美国洛杉矶现代艺术博物馆。在这座建筑中,他不仅用到了印度红砂岩,还运用了黄金比例和阴阳理论,是典型的东西方互补。

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照片由石元泰博提供。

矶崎新在中国也有不少代表作品。2008年正式对外开放的中央美术学院新美术馆,当时设计的最大难度,就是要让这座美术馆如何与央美校园整体设计相协调。美术馆的设计灵感来自矶崎新此前的一个“未完成”的设计。美术馆建筑以现代性的类雕塑建筑曲线语言,与吴良镛先生设计的美院深灰色彩院落式布局的建筑直线语言形成对比,既冲突又融合。

中央美术学美术馆。图/美术馆官网

又如,2014年落成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矶崎新在设计这座音乐厅的时候,音乐厅的外墙采用了陶砖,因为地处衡山路复兴路历史风貌保护区,陶砖的外墙很容易与周边街区融合。在砖头与砖头之间,采用了隔空砌筑,并没有砂浆的开缝。而屋顶则像一个“大马鞍”,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曾向市民征集昵称,很多人以颇具上海味的“奶油小方”“馄饨皮”称呼这座音乐厅。

上海交响音乐厅外墙。图/视觉中国

还有2017年重新对公众开放的湖南省博物馆。矶崎新也是从这座博物馆所处的地理位置长沙和湖湘文化出发。矶崎新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湖湘文化四个字,在他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水”,是水汽带来的一种气场。因此,他将“漂浮感”赋予了这座博物馆,就像一架隐形飞机。

湖南省博物馆鸟瞰图。图/博物馆官方微信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矶崎新给世界建筑带来了什么,那就是普利兹克建筑奖给他的“他突破建筑学框架,提出了超越时代和国界的问题”。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