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道:“拓展学前教育资源布局,健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支持政策。”作为学前普惠事业的一部分,普惠性托育话题备受关注。记者在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获悉,不少政协委员针对普惠性托育话题建言献策。
 
政协委员调研普惠性托育供给与需求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主席安春玲十分关注托育。她告诉记者,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有“积极发挥普惠托育服务”的相关表述。
 
“我们在经开区调研了一年的时间,摸排托育情况。”安春玲表示,调研发现,截至2022年1月,经开区千人口托位数1.74个,距离国家规定的“十四五”期末要达到4.5个的目标还有不小的差距,托位供给总量不足。
 
同时,根据经开区产经政策研究院关于社区托育服务需求的调研情况,83.1%的调查对象表示需要普惠托育服务,希望扩大普惠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
 
安春玲告诉记者,在区内注册且经营范围含托育服务的机构共142家,但已开展托育服务的仅11家,而且都是营利性机构。“这11家机构能提供523个托位,但实际招收幼儿302人。”安春玲分析,现有托位仍有闲置,这与收费高和家长不信任托育机构有关。
 
与此同时,与幼儿园先审批后开园不同,托育机构实行的是备案审批制,“可以先办后备案,但有的托育机构开办起来之后,就不去备案,在监管上会存在漏洞。”
 
北京市政协委员乔祥利指出,从北京市朝阳区的情况看,近几年每年有入托“刚需”的幼儿越来越多,目前托育服务总供给满足不了实际入托需要。与此同时,社会化托育机构的收费标准超过普通家庭可承受的范围,离普惠性还有一定距离。此外,幼儿入托时间非固定、有弹性,造成机构整体收入偏低且不稳定,在没有政府大力支持的情况下,极容易倒闭,市场退出率很高。
 
此外,乔祥利注意到,当前托育行业师资匮乏流失,从事托育服务的人员缺口较大。同时,托育服务队伍整体的能力素养还不能满足符合3岁以下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托育需要。
 
委员建议多途径增加托育服务供给
 
如何破解托育难题?安春玲建议要多方联动,构建多层次多元化托育服务体系,推动政府主导设立普惠托育机构,满足低收入群体及两孩、三孩等压力比较大的群体。同时,要鼓励企业根据实际条件解决企业员工的托育问题,鼓励社会办托育机构。
 
安春玲表示,从经开区总工会面向103家已建工会百人以上企业的调研情况看,有意愿为职工提供普惠托育服务的企业为16家,但存在场地短缺、托育专业人员少等问题,可以推动政府加大对用人单位或园区建立普惠性托育机构的指导与支持,如明确具体开办条件与程序、支持办法、补贴方式及标准等,“我们也可以给企业一些政策或资金方面的支持,政府主导、社会主体参与,分类支持企业提供托育服务。”
 
在乔祥利看来,幼儿园办托班具有“师资有保障、资源能共享”等不可替代的优势,是促进托育服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他建议,鼓励公办幼儿园充分发掘潜力,增开托班。从规划上推动托幼一体化发展,统筹规划新建幼儿园资源布局。合理增加幼儿园数量、用地面积和师资编制,明确新建、改扩建、迁建以及共建配套的公办幼儿园要按一定比例设置托班。
 
同时,乔祥利认为,托育服务既要解决托育难,也要防止托育贵,充分考虑市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入托便利性。按照“托管为主,收费低廉”的原则,大力发展社区的普惠性托育机构。各街乡可通过提供托育场所,给予装修、设备经费支持等,引入专业机构运营。鼓励企事业单位、园区、楼宇等兴办托育机构,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供质优价廉的托育服务。
 
乔祥利建议,深化完善政府支持体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探索更多以奖代补、税收优惠、一次性扶持等鼓励措施,缓解民营机构创办初期的经济困难;相关部门从场地规划、运营设备、日常开销等方面给予合理的支持与激励。
 
此外,安春玲建议,加强对现有托育机构的监管,推动政府有关部门对已运营的托育机构进行梳理、整改、规范,同时,新办托育机构一律先审批备案再准许运营,同时加强行业监管。
 
新京报记者 冯琪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