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戴轩)1月15日,北京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老年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田蓉介绍,生命个体的医疗需求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是一般人群的3倍至5倍,现阶段医疗体系诊治老年患者尚存在不足,需要政策给予床位、编制、医保等方面的倾斜。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老年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田蓉。新京报记者 陶冉 摄

 

2022年9月,北京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市老龄协会发布《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21)》。报告显示, 截至2021年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20%,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占比首次突破14%,标志着北京市进入了中度老龄化社会。

 

田蓉介绍,生命个体的医疗需求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是一般人群的3倍至5倍,老年护理需求急剧增加。

 

老年患者往往多病共存,其中某一种疾病的发生和加重都可能会导致其他疾病病情的加重。多病共存、脏器功能减退、可能的营养及代谢障碍、衰弱、精神障碍等因素也导致住院时间长、恢复缓慢、返回社会正常生活的比率下降。

 

我国现有的医疗诊治体系是以疾病为中心、单一疾病诊疗模式和以急性期的医疗服务为重点,不能满足老年人多病共存时的医疗诊治,老年患者在急性期救治的同时除原发疾病的诊治,还需进行营养、代谢及功能康复等的积极干预。老年患者的上述特征,需要建立以兼顾急性期医疗救治、缓解期康复治疗、恢复期医养结合、临终前安宁疗护为整体模式的“医-康-养-宁”体系建设。

 

她表示,随着老年人群的逐年激增,老年专科医院的床位供不应求,且老年患者在疾病急性期需被动照护者居多,康复、医养、安宁疗护期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投入,需要的康复技师、护士、后勤支撑等人力比其他医院要多,工作人员付出也较多,在政策上需要增加体制内编制,才可以使得医院的人力成本负担下降有能力引进各级各类专业人才、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稳定医疗队伍。

 

在“医-康-养-宁”的连续性治疗过程中,医疗阶段可以得到医保的报销政策,但后续康养宁的医保报销政策尚需倾斜或引入养老保险机制使得老年患者能够安心地进行康养宁,后续照护没有后顾之忧。老年专科医院也可以顺畅地由医疗阶段过渡到康养宁阶段,将有限的床位留给更有需要的患者。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刘茜贤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