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两会正在召开。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朝阳医院党委书记张金保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该院目前已逐渐恢复常规诊疗。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医院坚持保健康、防重症,努力做好患者救治工作。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朝阳医院党委书记张金保。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目前急危重症患者数量逐步回落,已过高峰

 

新京报:北京朝阳医院是北京东部地区的大型三甲医院,去年12月初以来,接诊情况如何?

 

张金保:北京朝阳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医学科等都是优势学科,去年12月初以来,来院就诊患者增加。

 

首先是发热门诊迎来高峰,我们坚持应开尽开,分类救治,缩短患者就诊等待时间。之后,急诊医学科急危重症患者开始增多,我们统筹全院资源,应收尽收,努力提升患者的收治质量和效率。目前,发热门诊已经恢复正常;急危重症患者数量逐步回落,已过高峰;现在常规诊疗业务量逐步恢复到正常年份的八成左右。

 

新京报:针对就诊量增加,医院采取了哪些具体的应对举措?

 

张金保:根据当日急诊和发热的重症患者收治情况,我们坚持全院一盘棋,问题不过夜。当发热门诊患者增多时,医院在朝阳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按照上级要求及时在朝阳体育馆开辟了朝阳医院第二发热门诊,满足患者取药需求。同时,医院坚持分类施治,强化分级诊疗,发热门诊主要用于发热危重症患者救治。

 

我们也及时开展互联网诊疗服务,满足患者线上咨询诊疗需求,节省患者时间,减轻医疗资源挤兑。急诊始终坚持分级诊疗,按患者病情急危重程度决定就诊顺序,优先急危重症患者抢救。

 

医院党委在关键期分别向党员和全院职工发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工作倡议,号召大家在身体恢复后积极投入到救死扶伤的工作中,尽全力多开一张床、多收一个人、多救一条命。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增援急诊和发热门诊等急危重症救治,确保了临床一线的救治力量。

 

新京报:急危重症救治如何保障?

 

张金保:为应对急危重症高峰,我们设立综合救治病区、重症监护病房和周转病区共计23个,开放床位数近700张,专门用于收治新冠感染患者,23个病区既有呼吸专业病区,也有心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ICU等病区,采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科主诊制,保障了患者诊疗的专业化和同质化。

 

为保障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我们建立了五项管理机制,包括院长调度会机制、院长行政查房机制、专家巡诊机制、疏解周转机制和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在多方支持下,也迅速克服了药品、人力、设备、氧气等临时出现的困难,救治了大量的急危重症患者。

 

今后仍要做好防院感、保健康、防重症

 

新京报: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朝阳医院如何做好相关工作?

 

张金保:“乙类乙管”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要按传染病防治法乙类的标准和要求进行管理。对朝阳医院来说,仍要做好防院感、保健康、防重症的工作。

 

朝阳医院会按照有关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和救治措施,做好药品、试剂等物资储备,优化医疗资源建设投入,加强医护人员培训。

 

合理调配急危重症等医护力量,统筹好住院床位与重症床位准备,尽量减少对医院日常诊疗工作的影响。坚持危重症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重点做好保健康、防重症、降病亡的工作。根据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分级分类为患者提供诊疗保障,最大限度的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根据形势需要,我们会因时因势调整扩容诊室病房规模,整合各方优势力量,统筹平衡医疗资源。在重症救治方面,坚持重症患者一病例一方案,把治疗工作做实做细,用好专家力量,强化巡诊查房,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重症率、病亡率。同时,进一步加强健康科普宣传,倡导大家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帮助市民增强健康意识。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白爽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