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一座文化底蕴丰厚的古城,其极具闽南年味的春节年俗是其悠久历史的见证。

 

春节是泉州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从农历正月初一到十五,都是在“过年”,只有过了十五,这个“年”才算过去。

 

每逢春节,带着“爱拼才会赢”的冲劲外出打拼的泉州游子,无论身在何处,都会在除夕夜回到家乡,与家人围炉夜话,祭拜祈福,欢度元宵。

 

除夕“年兜”日,“围炉”食材有讲究

 

大年三十那天,被泉州人称为“年兜”,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天。当天,家家户户忙里忙外,大备酒食,既为拜神祭祖,也为当晚“围炉”。

 

“围炉”,顾名思义,全家人围着火锅,拥坐在一起,唠唠家常叙叙旧,一起享用丰盛的年夜饭。传统上,年夜饭是拜神祭祖后食用,还需留几碗宿饭到正月初一,上面放上橘子和硬币,称为“过年饭”。


福建泉州年夜饭。受访者供图


与北方火锅食材有所不同,“围炉”餐桌上更多的是新鲜的海产年货与当地的特色蔬菜,典型的如萝卜,萝卜在闽南语中叫“菜头”,与“彩头”谐音,寓意新年好彩头;豆腐谐音“多福”,象征丰裕富足;芋头谐音“头路”(出路),寓意新的一年得到好工作。此外,“年兜”前几天准备的各类炸物粿品,如红果粿、菜头粿(萝卜糕)、甜粿,也都是围炉火锅的绝佳食材。

 

除了食材,火锅汤底也颇具地域特色,往往是各类熬制的靓汤,如排骨汤、筒骨汤、鸡鸭肉汤。围炉时,鲜虾、鱼类等海鲜加入汤底炖煮,味道甭提有多鲜甜。

 

昔日,围炉结束后,许多人家会在庭院中将麦草等堆成小堆,家长在厅堂中上完香后点燃火堆,火堆燃烧噼啪作响,适时观察火势,让一家人跳过火堆,寓意跨向红红火火的新一年。几乎同时,家长还会燃放烟花爆竹,十分“闹热”(闽南语“热闹”之意)。随着社会变化,部分地区禁燃烟花爆竹,这一习俗只在泉州部分地区保留。

 

一番热闹之后,全家老小围坐茶桌聊天,桌上摆放不少茶点和水果,最常见的是橘子和瓜子。大家边喝茶嗑瓜子边畅聊,即使过去一年在外奔波不少辛酸,此刻聊起也是云淡风轻。通常情况下,家长会告诉孩子不要独食橘子,而是将其分成多瓣与家人分享,包含恭祝身边人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的意味。

 

当然,也有的小孩坐不住,就会玩玩扑克牌,通宵不眠等待“开正”,俗称“守岁”。宋代苏轼的《守岁》就描绘过此情此景,“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来自泉州惠安的朱淇告诉记者:“我也曾为等待‘新正’熬夜打牌,但没熬住睡着了,手中的牌直接扣在了牌桌上,被一同玩牌的小伙伴抬回屋休息。”

 

正月初九拜天公,祈求新年平安顺遂

 

正月初九,泉州便迎来“拜天公”的重要日子。

 

在民间传说中,每年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而闽南人将玉皇大帝尊称为“天公”,由此出现了初九是“天公生”的说法。闽南人对“天公生”的重视程度不亚于“年兜”,所以会在这天“拜天公”,答谢天公护佑恩泽,祈求来年赐福降祥。

 

拜天公往往是在正月初九凌晨开始,随着烟花响彻天空,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户户开始了隆重的祭拜仪式。

 

在泉州一些老人的记忆中,“天公”没有具体形象,也不在居家室内供奉,而是只设一个香炉(称为“天炉”)在厅前见天的位置,香炉边放置被称为“天公灯”的红烛灯,朝外望天祭拜,供桌也向外摆设。现代公寓可在客厅的阳台或大窗前跪拜,祈求平安顺遂。

 

供桌上摆放的供品十分丰盛,从五果(甘蔗、余柑和菠萝等)、六斋(紫菜、黄花菜、腐竹等)、三大牲(猪、牛、羊),到甜料(传统是“点红”的甜粿,也叫年糕)、浮粿等各式各样的炸物熟食,再到各种海鲜干货(蛏子干、虾干等),不胜枚举,应有尽有。

 

赏花灯、猜灯谜,流传至今的“非遗”习俗

 

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全国各地张灯结彩。古城泉州的元宵节,颇具闽南特色的民俗风情犹存。

 

根据现有的史料分析,大多认为泉州上元点灯之俗是在唐代由北方传至南方。到了宋代,泉州灯节花灯之盛,冠绝天下,形成“上品花灯”,有“春光结胜百花芳,元夕分华盛泉唐”之说。二十四史之一的《宋书》也有相关记载:“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此处“闽中”指泉州,描述了古时泉州闹元宵的热闹场景。2008年,泉州元宵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元宵节这天,泉州的风俗活动丰富多彩,赏花灯、猜灯谜自然少不了。

 

泉州灯会展示的花灯纷繁多样,早在古代就有相关描述,宋代梁克家的《三山志》中提到,“泉州花灯品种色色俱全,莲花灯、百花灯、琉璃灯……”足见当时花灯品类之多。如今的花灯更是有增无减,并以独有的刻纸、针刺等工艺驰名中外。

 

赏灯时的一大趣事就是猜灯谜。灯谜往往悬挂在花灯下,人们一边赏灯一边猜谜,猜中者可领到奖品。如今,猜灯谜活动日趋多样化和现代化,有的地方是扫二维码来猜谜的。

 

圆子(丸子)是泉州元宵节的应节食品。这一食俗始于宋代,其圆形外观,寓意全家人团圆美满。其做法与北方元宵有所不同,在泉州惠安地区,圆子一般以糯米粉为原料,搓成小圆粒,颜色有白有红,以白丸居多,红丸作为点缀,口感香甜有劲又不腻。有时惠安人家也会捏一些小巧玲珑的金锭银宝,色彩丰富,象征兴旺吉祥。

 

泉州闹元宵习俗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港澳台同胞和东南亚侨胞也都组团到泉州参与灯会,共庆佳节,由此成为当地社会繁荣稳定的具体表征和海外侨胞文化认同的情感纽带,具有民俗学及地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研究价值。

 

新京报记者 朱月红

编辑 白爽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