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宁等球员是U23政策的受益者。  图/IC photo

在2月7日举行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俱乐部负责人会议上,中足联筹备组宣布取消已实行6个赛季的中超U23政策,相应出台U21政策。6年来,U23政策令不少年轻球员得以崭露头角,但在弊端并存的情况下,这一政策最终在2023年废止。

部分球员获得更多机会

2017赛季,中国足协正式推出“U23球员新政”,希望加大各职业俱乐部对年轻球员的培养及使用力度。从2017年至2022年,不少年轻球员得益于这一政策,如张玉宁、韦世豪、杨立瑜、黄紫昌、郭田雨等球员均因此获得更多出场机会,进而在球队阵容中扮演重要角色。

自2020年开始,各职业俱乐部对年轻球员的使用态度发生变化,由以往的“应付政策”转向主动发掘、使用年轻球员。这一转变与近几年特殊的联赛背景息息相关。“金元足球时代”结束后,中国足球职业俱乐部进入“小成本时代”,而受疫情影响,多数俱乐部均在近3年遭遇过外援无法及时归队备战等情况,起用年轻球员成为各队更为现实的选择。

据统计,2020赛季中超U23球员的场均出场时间为281分钟,远超此前3个赛季(2017赛季为186分钟,2018赛季为244分钟,2019赛季为228分钟)。2021赛季,这一数据再次走高,场均出场时间达到286分钟。在中超各队大范围起用年轻球员的2022赛季,18家中超俱乐部报名参加中超联赛的U23球员总人数为205人,占球员报名总人数的1/3,为近几个赛季来U23球员注册报名人数最多的一次。

不可否认,U23政策确实为推动年轻球员成长做出一定贡献,然而与并存的弊端相比,U23政策实行6年后被取消,也是大势所趋。

从俱乐部到国家队,朱辰杰均占有一席之地。  图/IC photo

对国字号球队帮助有限

自2017赛季实行U23政策以来,中国足协几乎每个赛季都会调整政策细则。如2018赛季实行的U23球员上场人数与外援上场人数挂钩,令各队主帅将U23球员使用做成了“算术题”。

2019赛季前15轮更是乱象频出,如天津天海门将马镇替补出任前锋,4分钟后又被另一名U23球员换下;天津天海的另一名小将文俊杰更是经历了首发出场15秒就被换下的闹剧,创下中超球员最快被换下和最短出场时间纪录。直至2019赛季第16轮起,中国足协将U23政策调整为每场比赛场上的U23球员始终不少于1名,才令乱象得到遏制。

与此同时,尽管不少年轻球员受益于U23政策,但并未达到“解决国字号球队人才供给不力”的初衷——征战12强赛时,国足参赛名单平均年龄为29.6岁,是所有参赛队年龄最大的。尽管多名U23球员这一期间入选国家队,但由于实力不够未能打上主力,最终接近全程参与12强赛的U23适龄球员仅有朱辰杰一人。

去年12月23日,中超联赛第32轮,闫雨(右)和梁少文庆祝进球。  图/IC photo

变 
“过渡年”后呼唤新秀

2022赛季被视为“过渡的一年”,多数中超俱乐部选择在这一年新老交替。除了河北队、广州队等陷入生存困境的俱乐部选择以全华班出战中超的极端例子,其他中超球队也给本土球员、尤其是年轻球员远多于以往的比赛时间。该赛季,中国足协对中超俱乐部注册报名人数予以增加,同样令年轻球员得到更大空间,不仅U23球员出场时间宽裕,多名U21球员也完成了中超首秀。

上赛季收官阶段,不少中超球队在因病大面积减员的情况下,被迫“倚靠”U21球员征战。如北京国安的U21小将在与广州队一役中表现出色,闫雨收获中超首球;上海海港的19岁球员黎德明在与梅州客家的比赛中送上绝杀,帮助球队1比0击败对手。

可以看出,中超俱乐部对年轻球员的使用,已由“政策要求”转变为主动求变。在这一背景下,外界冀望中国足球能在新赛季涌现出真正令人眼前一亮的新秀。

新京报记者 周萧
编辑 王春秋
校对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