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原本众筹10万元的官方授权模型周边最终筹到1.2亿元,这让本已大火的《流浪地球2》锦上添花。


2月9日,遭遇“爆单”的出品方赛凡科幻空间发布了驻场监修照片,表示目前各个环节都在稳步进行中,将确保产品品质与交期,现货也会在众筹订单发出后上架。“目前已经增加了客服人员,并安排培训,客服问题正在优化中。所有问题我们都会一一回复,招待不周,请大家多多包涵。”


《流浪地球2》衍生品销售火爆,但这是否意味着国产科幻IP衍生品正迎来春天?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卜希霆在接受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流浪地球2》周边的超水平发挥并非意外,而是中国科幻电影产业发展的必然显现,“一方面来自《流浪地球》IP持续的品牌影响力,第二部电影既凝聚了科幻电影迷的期待,又汇聚了众多希望借力的科幻电影上下游产业链合作伙伴,众创共益推动科幻电影周边火爆异常;另一方面来自科幻电影自身的内生创造张力,科幻电影产业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科幻电影是国家综合国力的外化。”


不过,科幻行业、影视行业多位从业者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我国的IP产业经营模式尚未成熟,《流浪地球2》在爆火过一阵后,能否有后续IP接棒尚未可知,且国内目前仍有大量的玩具、周边制造厂商以“山寨”国内外热门IP为主业,所以科幻IP衍生品要想持续发力并成为市场主流,仅靠《流浪地球》系列并不够,未来发展仍然任重道远。


出品方“爆单”,还有这些公司成赢家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在造点新货平台上搜索发现,《流浪地球 2》的官方授权周边衍生品包括联名赛凡科幻空间出品的机械狗笨笨和MOSS拼装&成品模型、MOSS主题双模球帽机械键盘、发动机运载车模型,联名52TOYS出品的笨笨变形玩具,联名商汤科技旗下羊很大旗舰店出品的笨笨机器人智能积木,联名徐工集团旗下徐工文创出品的工程机械合金模型,联名杭州熊爪出品的布尔熊潮玩等共计12个众筹项目。


截至2月6日,上述众筹项目中有10个项目的达成率超过100%,其中赛凡科幻空间的“电影流浪地球2官方授权模型周边”项目计划筹集10万元,最终筹得1.2亿元,达成率为惊人的120266%。此外,“52TOYS流浪地球2笨笨”项目达成率9697%、“发动机运载车模型等”项目达成率7690%、“徐工集团官方联名模型”项目达成率3138%。


早在1月29日,赛凡科幻空间官方就发布了《流浪地球2》众筹项目截档公告称,众筹金额远超预期,因工厂本年度产能原因,为最大程度保障产品品质以及发货周期,最终决定在销售完今年产能数量后截档;其还表示:“所有产品将在全部众筹订单发货完毕后,上架现货销售 。”


据了解,近年来国内电影的IP衍生品众筹目标为数万元是常态,达到一个亿“小目标”十分罕见。但根据美国科幻电影IP的“前车之鉴”,IP衍生品行业甚至能比电影获得更丰厚的收入。40多年前,《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与二十世纪福克斯签订协议时放弃了40%的片酬和相关商业权利,保留了对这部影片的所有权和所有周边衍生商品的销售权。截至2022年8月,《星球大战》的衍生品收入高达4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63亿元),而电影票房收入是103亿美元,衍生品收入是票房的4倍,这在一定程度上坚定了投资人对科幻电影的信心与投入。


卜希霆对此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影视产业偏重影视创作本体,在统筹电影IP的全产业链研发方面乏善可陈,因此也错过或者浪费了诸多可以借势电影院线高票房进行高流量的文创周边转化的机遇。


以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该电影在上映42天后总票房接近50亿元,但4家官方授权店的衍生品累计销售额仅超过1500万元。


卜希霆认为,《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高票房电影的周边衍生文创收益甚微,严重影响了影视投资主体或文创承制企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受世界经济下行以及疫情等诸多原因影响,近些年影视产业投资风险较大,而中国影视IP的衍生品附加值与溢价能力较低,出品方和文创承造方对彼此都缺乏信心。


“《流浪地球2》官方联名众筹企业先后出品小说《三体》、电影《流浪地球》、中国火星探测工程、中国探月工程、电影《流浪地球2》等系列官方授权周边衍生品……这丰富的文创经历背后是中国航空航天等领域狂飙突进的现代化奋进历程。对于相关文创企业而言,众筹完成还只是第一步,在与电影共情后参与众筹的大部分消费者还是在为情怀买单,因此交付产品的好坏将是影响科幻电影周边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卜希霆说。


IP衍生品产业可能和电影“倒挂”,科幻IP衍生品发展面临几重门


科幻产业深度参与者、奇异点传媒联合创始人吴明告诉贝壳财经记者,《流浪地球2》衍生品销量的爆发具有一定偶然性,“就好像是一首突然火爆的歌曲,但单一产品的火爆并不意味着整个国内科幻产业的崛起。”


在他看来,流浪地球系列成功呈现了原作者刘慈欣构建的科幻意象,同时兼具了公众对于家国情怀、国家科技实力等的诉求,映射了国人想要产生自己IP的强烈民族自尊心,因此形成了一个小爆发,但国产科幻IP能否就此带动衍生品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从衍生品的制造者,即玩具、贴纸等周边产品生产商处寻求答案。


“国内做IP衍生品的逻辑同国际上并不完全相同。例如一个玩具厂商可能有四五十人的设计师团队,但主要的工作内容是仿照已经火爆的IP去设计相仿风格的衍生品,例如各种盲盒。”中视数字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赵克在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赵克看来,IP衍生品的销售渠道为王,“如果提前获得了IP授权,会更加有利于电影的拍摄。事实上,一些IP衍生品的销售逻辑甚至和电影是‘倒挂’的,即玩具厂的玩具已经提前生产出来了,为了将这批玩具销售出去,就以其为IP投资做商业动画或者电影。”


吴明表示,在许多国际流行IP尚未进入中国之前,国内一些工厂就已经通过盗版的方式开始从事IP衍生品的销售了,“例如小时候文具店里的奥特曼、HELLOKITTY猫贴纸,但后来版权抓的非常严,因此许多工厂转而仿制类似风格的商品。之所以仿制,是因为这些工厂难以拿到国际一线IP的授权,国内相关的IP授权往往掌握在位于北上广的大型知识产权公司手中。”


吴明向贝壳财经记者介绍,国内外流行的IP授权模式并不相同,“如果去谈一个日本影视作品或漫画作品的授权,对方会将其精确对接到某一类别,如卡牌、玩偶等,每一项的版权都在不同的公司手中,而国内往往是版权都要自己掌握。”


有从事电影工业化研究的从业者对贝壳财经记者表示,相比美国、日本等IP授权体系,国内的IP衍生品行业在制作、管理上比较粗放,一般是电影火爆后才“后知后觉”加班赶工周边制造,但其效率往往赶不上早已“驾轻就熟”的盗版玩具厂商,这进一步损害了IP衍生品行业的发展,“事实上,国内的IP衍生品市场早就以盗版形式存在了几十年,只不过利润没有进入到IP持有人的口袋而已。”


卜希霆认为,相较于美国,我国科幻电影起步较晚,电影工业体系亟待建设与完善,电影IP衍生品开发更是严重滞后,远远低于中国影视产业发展总体水平,更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与现实期待。2020年8月,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将科幻电影打造成电影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新动能”。发展中国科幻电影产业、建设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打造中国电影全产业链,决不能仅仅依靠中国电影业者的孤军奋战、闭门造车。


“基于科幻电影的文创周边应当在借势电影IP的同时,积极推动科幻电影与科技消费产品的协同共创、联袂研发,推动科幻产品的适时落地转化,让科幻梦想早日照进现实。”卜希霆说。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卢茜

记者联系邮箱:luoyidan@xjb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