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为民谣赋予色彩,批判的黑色,反思的灰色,爱情的红色,亲情的橙色……这些,都是民谣。但“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更像是白色的——包容万物,孕育生机。此次,“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参加了音乐节目《我们民谣2022》,在他们的音乐中,观众听到天空、大地、高山、清泉;一只猫,一个爱的人……每一个空灵的音符都是对生命的生动抚摸,是对自由最纯粹的礼赞。

“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在节目中。

《山谷里的居民》
这是我眼中看到的世界

“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乐队的名字来源于小娟早年创作的歌曲《山谷里的居民》。小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把个人的名字和歌名连在一起,和他们想要表达的音乐与内心非常吻合。

这是一种以生命对话世界的内心视角。作为乐队的灵魂人物,小娟自小就认为,自己的生命跟外界的生命是连成一片的,没有你与我、里与外之分。“一棵树、一片天空、一缕阳光,都可以来写歌。我们每个人眼中看到的何尝不是这些。一片树叶也是我的兄弟,蓝天白云也是我的姐妹。”

《山谷里的居民》创作灵感也来源于一部纪录片,还原了一场泥石流和洪水带走了许多森林中的生命还有家畜。“你会发现,人对于自然界的不尊重或者过度索取,导致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越来越恶劣。所以我就写了《山谷里的居民》。”歌中,小娟反复吟唱着:“山谷里有风/山谷里有雨/山谷里有树/山谷里有河/山谷里的天永远那样蓝……”,就像万物生生不息,人生循环轮回。“我们虽然住在这个地球上,但我们不是唯一的生命,只是整个世界的组成部分。我希望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住了很久很久都不离开。”

在小娟看来,民谣音乐更多是音乐人世界观、人生观的呈现,“《山谷里的居民》就是我们用音乐的方式,去传递我们眼中看到的世界。”

“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的音乐空灵、超凡。

《我的家》&《红布绿花朵》
一阵风、一束光,都陪伴生命成长

2008年,“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发行了首张原创音乐专辑《红布绿花朵》。这张专辑中绝大部分歌曲都已经完成了近十年,只是小娟一直未等到很好的发行时机。小娟回忆,上世纪90年代人们对于民谣的认知,还处在一把吉他弹奏,对多样风格的接受程度并没有那么高。“民谣是从远方流过来,再流向远方去的一条河流。所以当它还没有流过来的时候,我个人习惯是不会自己挖一条‘渠道’的。”

这张专辑中,包含了许多看似是小娟个人情感表达的歌曲。例如《红布绿花朵》这首同名歌曲是小娟写给丈夫,也是乐队成员小强的作品。“漂亮的姑娘哟就要出嫁了/嫁给心上人姑娘脸上笑……”每一句都传达着女孩嫁给心爱之人的喜悦心情。另一首深受歌迷喜欢的歌曲《我的家》,看似也以最朴实、简单的速写,展现了小娟理想的生活之地:“到处都是青草/全部是绿的……”

但在小娟看来,民谣所表达的内涵从不分彼此、你我,而是一种生命生存的形态与状态。比如《红布绿花朵》也可以理解为所有女孩子们写给自己婚礼的一首歌;《我的家》中所表达的“家”的概念,也不仅指的血缘上的家人,也可以是地球上的一家人,可以是每个人生命中的一家人,灵魂相伴的一家人。“音乐是一种陪伴,而我个人对于陪伴的理解来自于方方面面,包括一阵风,一束光、一只小猫猫,一阵风铃的声音……它们都是陪伴我生命生长的声音。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共鸣就像泛音一样,可以在每个人心中扩张开来。”

“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用音乐去传播爱。

【我与民谣】
好好生活吧,那里有民谣的真谛

新京报:这次上民谣节目的初衷是?

小娟:现在很多人内心都渴望回到安静的状态,音乐具有这样的能量,尤其是民谣音乐,它来源于生活,所以更贴近生活。其实民谣音乐人们都非常安静,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里沉寂了多年。但我们希望更多的人能听到他们的音乐,我们希望用自己的音乐去传播一种爱。

新京报:在《我们民谣2022》中有许多热爱民谣的年轻音乐人。和他们接触有什么全新的感受?

小娟:民谣跟年龄无关,它就像一杯酒。一杯陈酿,一定要经过时间的神奇转化。而年轻人对生命的体验处在一个“年轻”的状态,这非常的美好。无论什么年龄,你只要真实面对你的生活,都是闪闪发光的。但民谣也有自己独特的魅力,随着时间,它一定会流到远方,流到你想去的地方,流回你的家乡,流回你愿望之所在。所以,如果年轻人选择做民谣这件事情,那么首先不要急于得到什么。你应该去好好地生活,在生活之中,你就能感觉到民谣的真谛。

新京报:不同于其他音乐风格,很明显的是,在同一首民谣音乐中,似乎每个人都能获得截然不同的思考与感受。

小娟:因为民谣音乐本身就像一条河流,每一条河流孕育的生命都是丰富的——甚至于“河流”都比较局限,它也可能是雪山,是大海,是黄土、黄河、旷野……民谣是一个慢慢沉淀的过程。

虽然我们的生活平凡且周而复始,但是我们对于生命的理解是丰富的。就像中国古代的诗词,看起来简单,但它想要表达的内容,一层一层又一层。听民谣音乐,也像一层一层又一层深入。虽然看起来大家都在喝同一杯茶,可是在不同光线、不同心情、不同年龄之下,品出来的滋味一定都是很不一样的。

新京报记者 张赫
编辑 佟娜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