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著名邮票设计家、原邮电部邮票发行局总设计师邵柏林先生于2023年1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2023年2月28日,著名邮票设计家邵柏林先生追思会在北京邮票厂有限公司举行。追思会现场肃穆、简洁,会场前方是邵柏林先生的大幅画像,先生身着一袭白衬衫,凝视前方,身后是有着中国邮票设计巅峰之作美誉的“80猴票”。追思会四周是邵柏林先生创作的邮票精品和摄影作品,以及先生生前同事、好友等近百人,齐聚一堂,追思邵柏林先生。

 

2月28日,著名邮票设计家邵柏林先生追思会在北京邮票厂有限公司举行,先生生前同事、好友等近百人齐聚一堂,追思邵柏林先生。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珠联璧合,创造“猴票”巅峰之作

 

邵柏林生于1930年,天津人。1953年,他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被分配到邮电部邮票发行局从事邮票设计工作,自此开启了他的邮票设计之旅。

 

邵柏林先生是新中国唯一一位邮票总设计师,是中国邮票的标志性人物。邮票中的珍品——1980年庚申年猴票就是他与黄永玉先生珠联璧合之作。直至今日,“80猴票”仍是中国邮票设计的巅峰之作,更是中国集邮市场的风向标。

 

《庚申年》(1980年)整版猴票、猴票原稿等展品。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邵柏林设计的《齐白石作品选》《故宫博物院建院60周年邮票》《编钟小型张》《簪花仕女图》《牡丹》《首都名胜》《殷代铜器》以及1956年创作的《天安门放光芒邮票》,已经成为中国邮票史上的经典之作。

 

2020年11月27日,邵柏林作品展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开幕,展品中便有《庚申年》(1980年)整版猴票、猴票原稿、《曾侯乙编钟》小型张等重量级展品。新京报记者当时也在这次展览上采访了邵柏林先生。

 

2020年11月27日,“情系方寸天地,抒怀无悔人生”——邮票设计家邵柏林先生作品展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开幕,邵柏林与邮迷们亲切交谈。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那一年,邵柏林先生年届九旬,向观众们讲解着一件件、一幅幅邮票珍品,谈笑风生间,让观众们仿佛穿越了岁月长河。在该展览上,“80猴票”依然是观众们关注的重点,更是“镇馆之宝”。说起“80猴票”的由来,邵柏林如数家珍:“猴票现在非常受欢迎,1980年发行时它才8分钱一枚。我跟黄先生(黄永玉)认识60多年了。1979年元旦,我去看望黄永玉,当时我想约他画一幅猫头鹰,印刷成邮票,但他建议画十二生肖。我觉得这个主意太好了!”1979年1月9日,邵柏林拿着黄永玉创作的猴票画稿找到了单位领导,“领导也很支持这个想法。就这样,猴票得以印刷。”邵柏林说。

 

执着追求,多幅艺术精品留后世

 

在邵柏林的众多邮票设计精品中,《曾侯乙编钟》小型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设计这张小型张时,邵柏林开创性地将微型唱片收入邮折中,这张微型唱片收录的是由有2400多年历史的曾侯乙编钟演奏的古曲《竹枝词》。这套编钟面世后仅有三次演出,而这张微型唱片的灌录正是其中一次。

 

在当年录音技术不发达、黑胶唱片体积很大的时代,要将碟片放进小小的邮折之中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20年,邵柏林回忆了这一邮折的制作过程。

 

为了拍好编钟,邵柏林邀请了当时故宫博物院的首席摄影师胡锤先生和他同赴湖北拍摄。“刚开始我们想得挺简单,一切就绪就开始录吧?没想到,当时正是夏天,博物馆旁边是湖,湖里边的蛤蟆、青蛙呱呱直叫,我们一直等到凌晨两点,这蛤蟆、青蛙终于不叫了,才开始录制。”录完后,一个棘手的问题又出现了。以前的黑胶唱片直径大概有四五十厘米,怎么才能做成小唱片,放进邮折呢?邵柏林曾回忆:“我们先找到北京的唱片公司,一下子就被回绝了。我们不甘心,又找到上海唱片公司,经过专家的苦心钻研,才最终完成。”

 

邵柏林先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令世间多了不少艺术珍品。1985年,邵柏林为故宫博物院创作《故宫博物院建院六十周年》邮票。当年,还没有航拍技术,先生凭着自己的双脚丈量、踏访着故宫,凭借艺术家的慧眼,他选定了气势恢宏的故宫中路建筑群,从俯视的角度进行展现。时至今日,这套邮票仍是故宫主题邮票中的经典之作。

 

邵柏林先生与故宫结缘不止于此。在今天的追思会上, 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李季回忆说,2004年6月,故宫向国内外发布《故宫博物院院徽征集启事》,海选院徽设计方案,2005年春节后,继续面向设计者定向邀约,邵柏林先生团队便是其中之一。“邵柏林先生和团队成员非常敬业,不分昼夜地设计。”李季说,初稿设计出来后,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们都觉得很好了,但是邵先生并不满意,“邵先生说,这个设计如果放在王府没问题,但是如果放在皇宫,感觉差点‘气儿’。”经过邵柏林先生的调整,最终故宫博物院院徽标识设计取“宫”字形,并且融入“海水江牙”和“玉璧”的图形元素。“当时可谓惊艳亮相,作品灵动,也蕴含着天圆地方的理念,在故宫博物院的职工中产生了巨大反响。”李季说。

 

2021年5月17日,故宫博物院与中国邮政联合举办“国家名片 紫禁瑰宝——故宫主题邮票特展”,观众在看邵柏林先生2005年为故宫博物院设计的院徽设计稿。  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敞开大门做设计”,邮票设计界百花齐放

 

邵柏林先生任职邮票发行总设计师期间,坚持“敞开大门做设计”,张仃、叶浅予、李可染、吴作人等大师都曾参与邮票绘画,将邮票设计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邵柏林曾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被任命为邮票发行总设计师,我觉得我不是去做官的,而是要干事业,把中国邮票整体的艺术水平提高上去,这是我的职责。我决定要‘敞开大门做设计’,面向全国,把最优秀的画家组织起来,参加邮票设计。”

 

邮票设计的大门敞开后,来自全国各地的邮票设计稿像雪花一样纷至沓来,但这些邮票怎么挑选?评选标准是什么?邵柏林组织了邮票投稿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包括张仃、华君武、周令钊、黄永玉等大家。邵柏林说:“投稿来了后,我们将这些作品进行编号,而不是署名,然后请这些专家来评审。这个办法让我国的邮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今天的追思会上,原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管理司司长刘建辉这样回忆邵先生这一“大刀阔斧”的举措:邵先生通过“敞开大门做设计”,培养了众多年轻设计师,以无私的精神帮助了年轻人。

 

刘建辉举例说,1986年9月10日,原邮电部发行了中国第一枚《教师节》邮票。这枚邮票的设计者是当时的年轻设计师张磊。张磊设计的邮票画面是一张讲台、一块黑板。画面中的黑板上最早写有“教师节”字样,但邵先生觉得并不是很好。他说,黑板和讲台已经具有教师节的意思,如果再写上“教师节”就成了画蛇添足。邵柏林进一步启发张磊,“老师下课后,你在黑板上会看到什么?是不是板擦擦过黑板的痕迹?”张磊恍然大悟,随之调整了画面设计,黑板上老师板书若隐若现,这枚邮票也成为中外“教师节”邮票中举足轻重的一枚。

 

平易近人,给予年轻人无私帮助

 

在今天的追思会上,大家纷纷回忆起先生平易近人、乐于奉献的一生。2020年11月27日,记者也曾在邵柏林作品展上感受到邵先生和蔼可亲的大家风范。当天,中国集邮总公司为此次展览发行纪念封一枚。

 

2020年11月27日,“情系方寸天地,抒怀无悔人生”——邮票设计家邵柏林先生作品展在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开幕。图为邵柏林先生(左一)在介绍《庚申年》(1980年)猴票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在这次展览上,90岁高龄的邵柏林先生和观众们回忆“80猴票”的故事。有不少邮迷慕名而来,纷纷和邵先生合影留念,有的还拿着纪念封,希望求得先生的签名,邵柏林常常会满足邮迷们的需求。工作人员担心邵先生的身体,建议他休息一会儿。看着有些失望的邮迷,邵先生连声说:“您把纪念封拿给工作人员,留下您的通讯方式,我签好后给您寄回去,好不好?”

 

著名学者王鲁湘与邵先生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在回忆邵柏林先生时说:“邵柏林先生离开了我们,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艺术家。很多朋友都回忆到,在人生最困难的时候(邵先生曾)给予过无私的帮助,所以邵先生不仅仅是一位艺术家、一名美育工作者,他更是一位仁者,先生的音容笑貌将永留人间。”

 

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