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官手记:中国科幻电影“出圈”,也应该给背后的他们鼓掌


最近大热的电影《流浪地球2》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了,其中充满想象力的科幻场景无一不让观众惊叹,更有人评论称,它“又一次拉高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工业水平”。

 

支撑起一部优质科幻电影的因素有很多,服装、道具、后期制作……每一样都功不可没。这期《城市体验官》,我们走进了MDI工作室,去看看《流浪地球2》中的实体特效道具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虽然算不上是狂热的科幻迷,但刘慈欣的作品我是非常喜欢的。在看《流浪地球2》时,就特别注意到演员穿戴的外骨骼、航天服等物品,细节到位、很有真实感,为电影加分不少。所以在得知了这次拍摄任务后,我早已按捺不住激动的心了。

 

走进MDI工作室,首先看到的是工作室展厅,其中展出了十余种由其承制的科幻电影道具,包括《流浪地球》系列里的航天服、人工智能MOSS、人体外骨骼,以及《独行月球》中的背包等。相信任何一个科幻迷来到这里,都会目不转睛、叹为观止。

 

工作室内部是各个工作间,不同规格的零部件、3D打印模型、加工工具……乱中有序地摆放其中,透露着满满的工业风。

 

MDI工作室主理人黄天禹告诉我,《流浪地球2》电影中涉及的实体特效道具,大部分都是在这个工作室里诞生的。从最初的设计,到第一次打样、第N次修改,再到最后的成品,一个电影道具的诞生,可能要投入几个月的时间精细打磨,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兼顾美观,具体到在电影中呈现,还有诸多细节需要考虑。

 

就拿《流浪地球2》中的航天服来说,它由头盔、背包、手套、胸前控制模块等多个部分构成,重达五六十斤,组装一套航天服至少需要1000多个软硬件,包括500多个零部件和500多个服装版型。

 

当我穿上这套航天服时,心情是相当雀跃,但身体却十分笨重。在两三个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我才顺利穿上,由于其重量大多集中在上半身,所以整个腰部需承受较多重量。另外,由于航天服是模拟充气状态,所以穿上后整个人都“膨”了起来,行动不是很方便。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航天服设计中的小巧思。电影道具的制作,要重点考虑其在大屏幕上的呈现效果。比如,现实中的航天服头盔是不会有灯带的,但在电影拍摄中,为了让观众看清演员的表情,航天服头盔内就需要设置一个灯带,给演员面部打光。再比如,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在电影中会有大量特写镜头,所以航天服上的每处细节都需要好好打磨、尽量逼真,才能经得住大屏幕的考验。

 

近年来,中国科幻电影越来越受到观众喜爱,除了故事本身足够引人之外,相信其中也离不开这些特效道具的加持。而每一个让人惊艳的道具背后,都离不开一批批热爱科幻电影并愿意为之付出的“匠人”,夜以继日地钻研和付出。

 

正如郭帆导演所言,“只有强盛的国家才能托举起强大的科幻产业。”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科幻电影,未来可期。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景如月 李欣侗 王巍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