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海淀的圆明园大水法遗址。资料图。图/IC photo

3月8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多名男子跨越围栏进入圆明园大水法区域遗址内部,其中一人攀爬到几米高的遗址顶上拍照。3月9日,圆明园管理处工作人员表示,园方已经报警处理,文物没有发生损坏。

看到男子攀爬圆明园遗址的画面,凡是稍稍具备一点文物保护常识的人,都会感到惊讶和愤懑。圆明园建立距今已有近三百年,即便是石质建构,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风吹雨打,也难免变得脆弱。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技术人员,才能近距离地接触文物,像如此野蛮、粗鲁地攀爬到大水法遗址上,莫不是对文物的亵渎。

虽然,工作人员反馈称文物没有发生损坏,但人们的情感依然遭到很大伤害。众所周知,圆明园遗址不是普通的历史遗迹,它记录着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的创伤,是中华民族饱受屈辱的近现代史的象征。如今,当初圆明园的盛景早已不复存在,因为石质材料而侥幸躲过被火烧殆尽的大水法,成为圆明园最重要的遗存。

爬到大水法遗址上面拍照说笑,就像在民族的伤疤上撒盐。目前,肇事男子的身份、动机尚待调查,但他的行为已充分暴露:其对国家历史缺乏起码的敬畏之心。

按理来说,在圆明园大水法前布置围栏,起到基本的提醒作用,对引导绝大多数游客文明参观来说已经足够了。在肇事男子攀爬位置几米之外,就是“请勿入内”的提示牌。圆明园遗址自开放供公众游览以来,也很少有游客故意破坏文物、亵渎历史遗迹的情况发生。

但是,正是这种少数人破坏文物的行为,不由让人们揪心和忧虑——这是不是意味着当前的防范办法还不够,还应该采取更加严格的措施?文物保护的规则红线是不是要再明确一些?

其实,不文明游览行为对文物保护和游客参观来说,可谓一种“双输”。不文明游览行为的发生,倒逼文物保护不得不持续升级,比如安装更高的围栏、更坚固的隔离网,采取阻挡人们近距离观察的方式,但是其代价就是削弱人们的游览体验,对人们参观文物遗址、感受历史文化构成限制。

因此,发生了这样的事,从管理方来说,反思管理漏洞,考虑更加周到的文物保护措施当然是必要的,但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提高游客的文明意识,加强公众对历史文化的敬畏心。做好圆明园的开放,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历史教育,绝不容少数人恣意破坏!

撰稿/王钟的(媒体人)
编辑/迟道华
校对/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