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四月,山东最南部的菏泽市都会进入赏花时节。在这座被誉为“中国牡丹之都”的城市里,从公路旁的主题公园到乡村的田间地头,人们可以看见形态各异、颜色不同的牡丹花。人们喜欢牡丹花,以至于“画牡丹”逐渐成了产业。

 

在菏泽巨野县,绘画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有2万余人,1971年出生的徐凤秋是其中一个代表。她原本是农家妇女,在过去20余年时间里学画、教画,并创办鲁西书画院,免费传艺、授徒。有数千名农民因此与画笔结缘,除了种地,卖画也能有收入。

 

作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徐凤秋建议国家出台支持农民绘画发展的政策,让农民绘画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她希望农民除了种地外,还能通过一些才艺增加收入,而绘画产业不仅能够让乡亲们实现在家里就能挣钱的目标,还能推动乡村人才、文化和产业的振兴,书写出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

 

全国人大代表徐凤秋。受访者供图

 

农田里走出来一位女画师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董官屯镇后徐村人徐凤秋从未接触过工笔画。彼时市场经济在南方沿海地区雨后春笋般兴起,丈夫为了一家人的生计远赴上海务工。徐凤秋在家种地,带孩子。但因为一个偶然契机,徐凤秋得知县城一家外企公司在招徒教工笔画,她便有了系统性学绘画的想法。

 

在当时,一名农家妇女向周围人宣布要暂时搁下锄头、拿起画笔学绘画是个轰动性事件。“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农民种好地就行了,为什么要学画画?当年有许多人不理解,可我觉得,农民为什么不能有另一种挣钱的选择呢?”她说。

 

在县城学画期间,徐凤秋最牵挂家里的孩子和老人。有时候她一周才能回家一次,每次回到家,一整个白天都要帮家人干农活和做家务,晚上,她一个人挤出时间练习绘画技法。有一次,她离开村子去县城,不到十岁的孩子默默送了她六七里路。

 

一年之后,徐凤秋成功被公司招聘为画师,一个月拿到了150元工资。她把100元给家用,50元留给自己当伙食费。她的作品注重传统功力与写意绘画相结合,强化形神兼备,逐渐形成独特的清新恬雅、意趣隽永之风,也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她的多幅作品在国内外知名艺术机构展出并收藏。

 

徐凤秋的成功,让很多村民看到了希望。很多村民慕名找到徐凤秋,想跟着她学画画。徐凤秋来者不拒、分文不取,把自己家的三间瓦房当成培训班,免费给村民们传授工笔画技术。“巨野工笔画,和其他地方的农民画和年画不一样,它属于传统国画。一件合格的作品要经过反复打磨,一个人至少要经过半年训练才能出师。”她说,只要乡亲们愿意学,她就愿意教。

 

绘画也能是农民的副业

 

勾勒描画,走笔急转,为了画好一幅绿牡丹,徐凤秋会伏在书桌上染好几遍颜色。做稿也要做好几遍,先用铅笔描第一稿,满意了之后再用毛笔勾线,然后才能上色。上色过程中发现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还要再修改。“墨要一点一点擦,绿牡丹的绿色,是很难画的,稍微浓了点或淡了点,就没有那种绿的动感美了。”她说。


徐凤秋作品。受访者供图


2003年,在当地政府和村委会帮助下,徐凤秋和丈夫在村里办起了鲁西书画院。她告诉记者,正因为书画院的成立,她看到了绘画产业在乡村的潜力。有位聋哑人坐在轮椅上过来学画画,他告诉书画院老师,希望能靠画画自食其力。“老师们手把手地教,这位残障人士进步很快。他后来真的顺利出师了,可以通过画画,一个月挣三四千块钱。”在书画院,类似的故事不胜枚举。

 

截至目前,鲁西书画院共计培训6000多人,其中残障人士有100多位。徐凤秋介绍,目前出自鲁西书画院农民画师之手的作品,已经覆盖全国各大城市,成熟的画院画师平均月收入在3000元至5000元,远高于农民外出务工收入的平均水平。

 

原先以为只有握锄头才能有收入,如今拿起画笔就能挣钱,有许多村民也像徐凤秋一样,通过绘画完成了儿时的梦想。徐凤秋告诉记者,在20年前,为了扩大鲁西书画院知名度并打开市场销路,丈夫曾坐着火车、背着画卷,去北京、济南、郑州、南京等全国各大城市的文化市场展示书画院的作品,争取同行认可。

 

“现在看来,当年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绘画产业的确在改变村庄面貌,也使得传统文化以一种更广泛的方式传承下来。我们巨野的画师,画牡丹的比较多,不是我们只会画牡丹,而是因为我们处在牡丹之乡,画牡丹是我们的看家本领。”她说。

 

乡村绘画产业带动了县域经济

 

绘画让巨野赢得了美誉。如今,关于牡丹的工笔画,巨野县占据全国文化市场的八成。据悉,巨野县现有省级以上书画家207人,书画从业人员2万余人,年创作绘画作品120余万幅,产值超过10亿元。

 

巨野画师们创作的《花开盛世》《锦绣春光》等巨作亮相进博会、上合峰会,《盛世长虹》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央视《文化十分》栏目以《巨野工笔牡丹画绘出乡村振兴新图景》为题进行专题报道。巨野工笔牡丹画作为第五批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经成为山东特色文化的一张名片。

 

2021年11月21日,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巨野县工笔牡丹画、张氏缪篆书刻技艺、山东梆子、鲁润阿胶传统制作技艺共4个项目赫然在列。

 

徐凤秋作品。受访者供图


据数据显示,巨野县目前拥有1个县级农民绘画基地(巨野县书画院)、4个绘画专业镇、50个专业村、44家基层画院、160余家书画培训机构;从事书画创作、销售、装裱、培训等相关产业人员达2万余人,农民画师10000余人。画师的作品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再到几万元不等,普通画师的年收入达到三四万元,高级别画师的年收入达到几十万元,有的高达上百万元。在书画产业的带动下,巨野县乡村振兴发展正呈现出“产业兴旺、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之态。

 

在牡丹盛开的土地上,巨野人从小看着牡丹长大,如果能将牡丹入画,这本身就是对家乡最好的献礼。“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下岗工人、农民,还是待就业的大学生、乡村妇女,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勤加练习,都可以拥有一份足以养家的经济收入。”徐凤秋说。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