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下午,新京报记者从昌平新城东区建设发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作为北京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昌平已在过去几年中展现出了巨大潜力,随着昌平新城东区建设,不仅京北将出现崭新的“消费明珠”,昌平还将进一步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


3月20日下午,2023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建设发展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厅举办。新京报记者田杰雄 摄

 

领跑平原新城 昌平打造京北地区的“消费明珠”

 

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副主任陈少琼在发布会上介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在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中,昌平区既是“多点”也是“一区”,发挥着承接中心城区适宜功能和人口疏解的重要作用,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区域。昌平新城东区作为昌平新城“一主三副、一带一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昌平区南邵镇,总面积13.7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1平方公里,规划人口12万。

 

陈少琼称,昌平新城东区区位优越,自然环境瑰丽秀美,文旅资源得天独厚,公服要素现代高端、产业发展生机勃勃、交通路网四通八达,担负着提升新城综合承载能力、激发城市发展动能的职责和使命,是实现昌平区规划功能定位和服务保障首都功能的重点地区,是首都面向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

 

而除了区位条件优越,昌平区也在人口数量和居民消费能力领跑平原新城,展现出了无限潜力。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郭文杰也在会上介绍,2021年,昌平区人口数量227万人,排名全市第3,平原新城第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万元,排名全市第8,平原新城第1;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万元,排名全市第7,平原新城第1。同时,2022年,昌平区印发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融合消费创新示范区若干促进措施,带动新设商业市场主体8000余家居全市第一,社零总额规模和增速均居平原新城第一。

 

郭文杰介绍,按照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昌平区规划建设1个城市消费中心,7个地区活力消费圈。昌平新城东区建设,是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重要任务。

 

会上,郭文杰在答记者问时介绍,昌平新城东区紧邻昌平城区,在北京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中定位为新增培育型地区活力消费圈,将建设时尚魅力足、消费氛围浓的新城商业消费新地标,建成后将与昌平新城城市消费中心联动,形成贯穿东西的商业服务轴线,整体提升京北融合消费、体验消费的能级和水平,成为京北地区的一颗“消费明珠”。

 

合力成势  一流公共服务陆续落户昌平新城东区

 

记者从会上获悉,2022年年底,《北京昌平新城东区(南邵组团)CP00-1002、1101、1201街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2021年—2035年)》正式获批。那么今年以来,新城东区建设有何具体进展?

 

昌平区委常委、副区长刘晓东在介绍这部分工作时指出,当前,区域内待开发地块已基本完成征拆工作,大批地块具备上市条件。


昌平新城东区中心城区二、四、五期用地面积约65公顷,建筑规模约150万平方米,现已基本整理完成,未来将以城市综合体为核心,以多种类型、多元业态为重点,围绕地铁北邵洼站,以商业MALL、特色商街、金融商务等功能为主,打造功能复合、核心引领、疏密有致的活力中心。在两带交汇处围合形成中心公园,中心公园西侧规划有小体量街区式公共建筑,城市综合体与中心公园相呼应,同时建设全面覆盖的慢行系统,地铁站点、滨水商业、综合体之间通过商街及二层连廊联络,营造步行友好空间。以中心区为引擎,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

 

配套设施方面,世界级标准的“医养活力社区”泰康之家养老社区已在昌平新城东区建成;清华大学附属中小学校也已建成开学;紧密对接引入一家高水平三甲综合医院,将于年内落地。在此基础上,昌平还将规划建设教育、文化、体育等一批公共服务设施,总建筑规模不少于50万平方米。加快规划交通路网建设,积极推动干路“大动脉”和支路“毛细血管”内畅外联。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昌平着力打造服务企业的“昌通办”营商环境品牌,在拿地即开工的“小米模式”基础上,又创造了拿地到预售的“昌平新速度”,打破审批部门阶段划分、条块分割的工作模式,再次提速形成了拿地即实质开工的“昌平模式”,新城东区三期住宅地块成交5天内将实质性开工。

 

刘晓东表示,总的来看,在过去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昌平新城东区各项工作都按下了“快进键”、跑出了“加速度”,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势头,即将进入到一个蓄势待发、活力迸发的全面建设时期。他提到,未来,昌平新城东区需要合力成势,昌平将加快中心区城市综合体建设,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基础设施配套,加强配套政策保障,将昌平新城东区尽快打造成为首都北部消费新地标,更好地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战略支撑。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唐峥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