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过去一年楼市“至暗时刻”,房地产行业整体业绩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近期,房企陆续上交“成绩单”。3月30日,碧桂园也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碧桂园营业收入4303.7亿元,归属股东的核心净利润26.1亿元;全年总去化率65%,权益销售回款率约93%。同时,净负债率进一步下降至40%,达到近十年最低值。

从碧桂园的“成绩单”上可以看到,在整体行业下行的背景之下,碧桂园在利润表上做出了牺牲,但是守住了经营安全的底线,交付近70万套房屋,高居行业榜首。用碧桂园总裁莫斌的话来说:“2022年我们付出了极大代价,打赢了关乎企业生存的‘铁原保卫战’。”

2022年,碧桂园是为数不多仍保持稳健经营的民营房企之一,并被称为优质的头部民营房企。2023年,碧桂园将重启拿地提升一二线城市投资额。未来,新任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惠妍为碧桂园定下了怎样的战略方向?又将带领碧桂园如何行稳致远地穿越行业周期?

3月30日,碧桂园发布2022年年度业绩报告并举行业绩发布会。

穿越逆市,销售显韧性

202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整体持续下行,市场需求不足,加上叠加疫情因素影响,房企业绩表现低迷。在行业极度艰难之下,很难有房企独善其身。作为龙头房企,碧桂园业绩也是业内关注的焦点。据财报显示,2022年,碧桂园营业收入4303.7亿元,毛利328.8亿元,且实现归属股东的核心净利润26.1亿元。事实上,面对房地产行业大面积亏损,利润仍能保持正向,在房地产企业中并不多见。

财报还显示,2022年全年,碧桂园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3574.7亿元,总去化率达65%,权益销售回款率约93%,已连续7年超过90%。整体来看,按照机构统计,2022年百强房企销售额基本回到了2015年的水平。相比之下,碧桂园不仅同比表现好于TOP100房企整体水平,而且继续位居行业前列。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头部房企,碧桂园还全力以赴做好保交付工作,2022年全年共交付1384个批次、近70万套房屋,交付量高居行业榜首。对此, 莫斌称,要求各区域全面提升产品力,以客户体验为导向,做到由“按时交楼”到“完美交楼”。据悉,为实现更高品质的交付,碧桂园把交付质量管控贯穿整个项目周期。在项目交付前的风险评估工作中,坚持全覆盖执行交付评估,检查点涵盖室内、公区、屋面、外立面、园建绿化等共计800项内容。

在保交付的前提下,碧桂园2022年权益拿地金额降至61亿元。虽然拿地金额减少,但是拿地的质量却在上升。比如,新获取的9个项目都集中在确定性较强的城市,有71%分布在一二线城市。截至2022年底,碧桂园位于中国内地的权益可售资源约9555亿元,另有潜在权益可售资源2528亿元,合计约1.2万亿元,其中75%位于五大都市圈,为未来发展提供了保障。

截至目前,分析机构对碧桂园大多为积极性评价。其中,东兴证券认为,当前供需两端政策都在确保房地产市场回归平稳发展,政策正在形成合力,销售市场正在走向触底回升,优质头部房企如碧桂园等将持续受益于竞争格局的改善,在需求回暖之时抢占先机。

2022年,碧桂园全力保交付,共交付1384个批次、近70万套房屋。

据悉,2023年2月,碧桂园实现权益合同销售金额约248.5亿元,在新推盘较少的情况实现权益销售环比增长。对此,据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今年1、2月份,碧桂园去化率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环比也高于2022年11、12月份;预期2023年去化率将高于2022年的65%,这将为碧桂园提供更稳定的现金流。

示范房企,多渠道优化负债

2022年,不少房企陷入资金链危机,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也在考验每家房企。相比之下,2022年碧桂园财务安全性进一步增强,表现为现金流保持平稳,负债规模持续下降,可动用资金充裕。

据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底,碧桂园账面现金余额1475.5亿元,与中期基本持平;现金短债比维持在1.6倍左右,短期偿债无忧,属行业较优水平。而且碧桂园净负债率进一步下降至40%,达到近十年以来的最低值。此外,剔除预收账款的资产负债率从2020年中期的81%持续下降至69.4%,低于70%的水平。

事实上,作为监管部门、金融机构眼中的示范性房企,2022年碧桂园融资渠道保持畅通。在保证所有到期债券刚性兑付的同时,是行业为数不多能够完成多品种融资发行的优质民营房企。截至2022年底,其总借贷余额为2713.1亿元,同比下降14.7%,尤其是境内融资成本从2019年底至2022年末累计下降119个基点。

具体来看,2022年,碧桂园在政府监管部门支持下合计发行公司债、中票、可转债、ABS等产品折合人民币近百亿元,完成3次股权融资共获得约115亿港元,并获得工商银行等10家银行总计逾3000亿元的综合授信支持。而2023年,公司在境内发行本金总额为200亿元的中期票据也已获准注册,成为春节后获批储架式注册发行的首家房企,同时也是获批规模最大的民营房企之一;此外,碧桂园186亿公司债的发行计划已获上交所受理。

不难看出,在政策及监管的大力支持下,行业的再融资环境正在逐步修复。为此,碧桂园也在争取优化贷入跟还贷方案,合理调整负债规模结构。据碧桂园首席财务官伍碧君透露,未来境外融资市场的恢复还不明朗,碧桂园接下来可能会对境外债务占比进行下调。

对此,杨惠妍也在报告中表示,资本市场信心的回归已初见端倪,公司将用好用足各类融资政策,积极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合理有序地降低有息负债规模以匹配市场变化,持续优化负债结构,逐步修复资产负债表状况。

调整布局,增加一二线城市投资

虽然2022年房企承压,但是碧桂园公司管理层表示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此前,莫斌在内部管理会议上表示,市场一定会复苏,但复苏的过程一定会分化,碧桂园的布局一定要跟着市场导向走,集聚力量到更有潜力的市场去聚焦深耕。

管理层的判断也决定着碧桂园的行动方向。2022年,碧桂园也做了不少客研工作,发现行业需求由刚需向改善切换的趋势日益明显。随着生育政策的放开,购房者对产品品质、服务质量及生活配套的要求不断提升,改善型住房需求正在逐年增加。

为此,新任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惠妍在其主席报告中表示,未来公司整体投资将会围绕人口流动、产业布局、经济基础、库存情况等城市核心变量进行优中选优,进一步聚焦一二线核心城市及三四线城市核心区位,实现增量资产的效益兑现。

碧桂园集团总裁莫斌在业绩发布会上还表示,计划在3-5年的时间内,将公司一二线对三四线的货值比例提高至50:50,用优质的土地资源支撑公司未来业绩的稳健发展。

可以看到,未来的碧桂园会更注重土地投资的质量,这表现在对土地储备进行系统性调整。事实上,作为项目覆盖全国市场的头部房企,其面对市场加速分化格局有更早、更清晰的认知。随着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成长速度放缓,以及面对政策端的变化和区域的分化,碧桂园的这一调整并非从现在开始。从拿地结构来看,去年碧桂园在一二线城市权益拿地金额占比71%,三四线城市占比从过往60%以上收缩至29%。

进入2023年,多地楼市活跃度有所提升,北京、杭州等核心城市土拍市场升温,也出现碧桂园的身影。比如,日前北京朱辛庄0028地块吸引了42家房企报名参拍,备受关注,碧桂园也出现在该地块的摇号现场,虽然最终与朱辛庄0028地块擦肩而过,但是碧桂园的出现也向北京土地市场传递了积极的信号。

碧桂园上一次在北京拿地是在2021年5月。在当年北京首轮集中供地中,碧桂园对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一地块表现得势在必得,经过与多家房企角逐,最终碧桂园以41.15亿元+1.15万平方米国际人才社区住房面积配建拿下该地块,这也是后来的碧桂园·和世界项目,如今是通州热销楼盘之一。

碧桂园·和世界项目如今是通州热销楼盘之一。

碧桂园调整布局的同时,也在产品力上进行相应调整。在一二线城市,碧桂园将选择高确定性的项目,打造新的独立的产品体系,匹配刚需和刚改的需求;在三四线城市,则着重供应改善型需求的好房子,突出标准化和成本力的竞争优势。

据杨惠妍透露,在一二线城市,预计新的产品线将在近期出台。对于碧桂园的未来,杨惠妍表示,“房地产市场在变化,但仍是国内的支柱行业,仍然具备较好发展空间,未来三到五年时间内,碧桂园将继续围绕三张报表的优化去进行管理。除了区域布局调整之外,还将加强产品力的打造,用几年时间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

需要强调的是,在传统开发业务之外,以科技智慧建造体系为依托的代管代建业务,有望成为碧桂园开拓轻资产业务的新增长点。不难想象,在房地产全行业探索新发展模式的背景下,杨惠妍将带领碧桂园走出怎样的路径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新京报记者 袁秀丽 图/企业供图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