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2年国际收支平衡表全年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4019亿美元,较2021年增长14%,创2009年以来新高;与同期GDP之比为2.2%。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吴丹指出,2022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再创十年来新高,稳健性在全球表现突出。2022年我国经常项目数据表现亮眼得益于货物贸易,全年货物贸易顺差668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经常账户稳健性在全球表现突出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多个经常账户顺差国出现顺差规模的较大波动,2022年前三季度,德、日、韩等国经常账户顺差较2021年分别同比下降了57%、53%和60%。相比之下,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延续了稳健增长,体现了我国稳固的产业链供应链和优良的贸易结构在全球都具有特色优势。

吴丹表示,在去年国际形势复杂升级的大环境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运行稳健优良,表现出了较强优势和韧性;且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政策支持下,我国贸易伙伴多元共进、遍布全球,为我国外贸增长和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数据并显示,2022年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逆差2110亿美元,主要是证券投资项波动加大。2022年国际形势错综复杂,乌克兰危机和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胀压力攀升,发达经济体央行为了对抗通胀启动“加息潮”,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短期跨境资金大量流向美国。

在此背景下,我国非储备金融账户出现逆差2110亿美元,其中直接投资延续了305亿美元顺差,虽然较2021年有所下降,但总体延续了平稳态势。

另外证券投资项逆差较大,逆差2811亿美元,主要原因是美元强势行情和中美利差出现倒挂,吸引大量出于套利或自保等为目的的短期跨境资金流出。其中我国对外证券投资(资产净增加)1732 亿美元;境外对我国证券投资净流出(负债净减少)1079亿美元。

银河期货宏观研究员对贝壳财经表示,2022年我国国际收支呈现经常项目大额顺差,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大额逆差,但国际储备资产回升。国际收支总体稳定,特别是四季度,证券投资逆差减少是个积极现象。但应当关注到直接投资逆差的出现和货物贸易顺差的边际减少对国际收支的边际影响。在国际环境恶化的背景下,推动内循环是稳定经济的重要举措。

步入2023年,随着我国经济显著回暖,短期跨境资金已显著回流。1-2月北向资金合计净流入1511.9亿元,其中1月份净流入超过1400亿元,创单月最高纪录。

吴丹指出,2023年外部形势仍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全球依然陷于增长放缓和通胀高位的“滞胀”环境中,我国对外贸易或因此受到外需走弱等影响。但在我国经济稳健复苏、总体回升的基调下,经常账户将继续保持合理规模顺差,直接投资也将延续顺差格局,短期资本净流出将得到缓和。2023年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将更加稳健有序,国际收支将保持基本平衡。我国经济稳中向好,对国际收支平衡格局起到重要支撑。

我国外债规模保持基本稳定

外汇管理局同时还公布了我国去年外债情况。2022年以来,受美联储加息、全球通胀高位运行以及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外债规模有所下降。截至2022年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较2021年末减少2938亿美元,降幅10.7%。

其中,汇率折算因素造成外债余额下降1046亿美元,对外债余额下降贡献度为36%。随着我国疫情防控较快平稳转段,经济运行企稳回升,2022年四季度外债降幅较2022年二、三季度大幅收窄。

此外,2022年末,我国外债负债率(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13.6%,债务率(外债余额与贸易出口收入之比)为66%,偿债率(外债还本付息额与贸易出口收入之比)为10.5%,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42.8%。上述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分别为20%、100%、20%和100%)以内。

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王春英指出,当前我国外债规模保持基本稳定,我国外债风险总体可控,预计我国外债规模将继续保持基本稳定。展望2023年,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外债规模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依然牢固。下一步,外汇局将继续推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张晓翀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