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下午,2022年中国篮球名人堂入堂仪式在天津举办。举办地为原天津青年会东马路会所,始建于1914年,拥有中国现存最早的室内篮球馆。仪式现场,王治郅等9位入堂人物、15位“特别致敬人物”以及优秀集体——“新中国篮球运动杰出贡献奖(五十杰),共同进入2022年中国篮球名人堂。

姚明和入堂人物等嘉宾参观主题展览。  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摄

中国篮球回到“梦开始的地方”

篮球运动诞生于1891年,1895年,美国人来会理来到天津工作,在北洋医学堂作讲演,并进行了篮球表演,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场篮球表演,成为篮球传入中国的最早标志。

1914年,天津青年会东马路会所建成,内设体育馆、室内篮球馆、电影院、教室、健身房、图书馆等。东马路会所不仅是天津近代社会对外开放的标志性建筑,是中国现代体育的重要引进渠道之一,还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室内篮球馆。

今天的仪式现场,中国篮协主席姚明以及入堂人物参观了《中国篮球的早期发展——从天津走向奥运》主题展览。从篮球运动传入中国到中国第一场篮球表演,再到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篮球比赛,中国篮球的早期发展历程一一呈现。

亲临承载中国篮球历史的建筑,参观完主题展览,见到众多中国篮球名宿,姚明也难掩激动,“与如今遍布大江南北的赛事活动、参与篮球的人群相比,今天的场合非常小,真是印证了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能够保留下这么好的场地,让我们篮球人能够找到梦开始的地方,寻找我们的初心,非常感谢。”

谈及中国篮球名人堂的建立,姚明感谢了众多前辈多年来付出的努力,他强调,“我们要向前看,同时要去看我们从哪里来,过去发生了什么,有怎样的故事。创造了这些故事的人,又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痕迹,创造了什么样的文化。当这些故事被一一讲述,成为我们篮球人基因的时候,未来的道路就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王治郅领取徽章并发表演讲。  直播截图

大郅戏称小时候打球是因为“没有鞋穿”

入堂仪式开始后,张伯苓等15位“特别致敬人物”的家人作为代表,先后领取了名人堂徽章,接下来是仪式的重头戏。除了已故的穆铁柱由其儿子代领徽章,王治郅、刘玉栋、郑海霞等8位入堂人物依次演讲。

不同于篮球场上的形象,入堂人物除了感谢陪伴各自职业生涯的家人、教练、队友等,还在演讲时分享了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展现出风趣幽默的一面。

比如大家口中的“追风少年”王治郅,讲到篮球生涯的起点时说:“或许是7岁那年的炎热夏天,或许是独自去工体的训练场,也许是小时候观看父母的篮球比赛,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小时候确实长得太高了,14岁就穿52码的鞋,所以说那时候为什么打球?是因为没有鞋穿。”

王治郅还谈起打球时的趣事,“网上说我的脚步都是巩晓彬教的。今天我郑重声明,你们说得对。”据王治郅回忆,当时他经常和巩晓彬、胡卫东等人一对一对抗,学了很多技术,“老刘(刘玉栋)就不怎么愿意和我打,他身体好,我一对一也打不过,他赢了后笑着就走了。”

讲起代表中国男篮征战的众多大赛,王治郅也滔滔不绝。比如2006年多哈亚运会,当时面对东道主卡塔尔队,原本压力就大,打起来也特别累,但中场休息时,现场播放了一首中文歌曲。说到此处时,仪式现场突然播放起这首歌的片段,“旋转跳跃,我闭着眼,尘嚣看不见,你沉醉了没,白雪夏夜,我不停歇……”

伴着音乐声,王治郅也跟着哼了起来,“旋转跳跃,我不停歇。我心想这不就是我们的生活吗,除了体育,音乐也可以给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结果,下半场突然觉得不怎么累了,几乎打满了全场,最终赢下了这场比赛。”

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
编辑 包宏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