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刘臻)4月7日至9日,“深圳出品”原创精品舞剧《咏春》亮相国家大剧院舞台,成为国家大剧院“泱泱国风·舞动经典”系列演出的开幕大戏。该舞剧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出品,深圳歌剧舞剧院创排演出,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广东省文艺精品(文艺人才)专项扶持资金与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共同资助。

舞剧《咏春》剧照。

舞剧《咏春》创新性融合了国家级非遗与岭南民俗文化,由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担任编剧,舞坛“双子星”韩真、周莉亚共同执导,这也是继《只此青绿》《永不消逝的电波》《沙湾往事》《花木兰》等爆款的舞剧作品后,二人再度联手打造的精品之作。舞剧《咏春》以电影《咏春》为引,讲述了电影片场的造梦人,如何追逐光、靠近光,用光雕刻、塑造英雄的身影,虽然希望自己站在光里,但最终照亮别人的故事。舞台上的《咏春》剧组,与电影《咏春》中叶问赴香港打拼的故事并行展现、无缝切换。戏中,“叶师父”远赴他乡,稳稳打出咏春“小念头”的第一式,怀抱“咏春堂”牌匾,以“扶弱小以武辅仁”的铿锵祖训,为咏春开第一扇门,弘扬源远流长的中华武学精神。

舞剧《咏春》以电影《咏春》为引。

虽然运用了“叶问”这一深入人心的IP形象,但不同于以往的文艺创作,《咏春》不是一部“单纯讲述一代宗师英雄故事的舞剧”。“戏外”的《咏春》剧组与“戏内”赴香港打拼的叶问两条线索在剧中并行展现,两个故事承载的“拼搏精神”在不同时空中同频共振。“我们套用了拍摄《咏春》电影的方式,用南下打工的‘大春’这样一个小人物的拼搏与剧中‘叶师傅’在香港的成长经历,在戏里戏外建立了情感的勾连和共鸣。”总编导周莉亚介绍,剧中人物“大春”的原型,来源于深圳电影制片厂的一位老图书管理员。“他把上映过的每一部电影都整理了资料包。资料包里有当时的宣传文案,也有很多剧照,这些东西深深打动了我。”“双线叙事的结构,两个时代的故事与人,在剧中彼此呼应和共振,这个故事因‘英雄’而来,由‘追光者’而展开,最终落在‘理想’,这与深圳的城市精神一脉相承。”冯双白说。

除了“戏中戏”的双故事线、双场景外,“双非遗”——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香云纱”同台呈现,将国家级非遗与岭南民俗文化创新融合于舞台剧中,带来两个时代的同频共振,这也是该剧的最大亮点。香云纱穿在舞蹈演员身上,一束光照下,香云纱的黑色光泽,如陶瓷般光洁,亦有黑胶般的质感。 武术和舞蹈的结合,是舞剧《咏春》的创新之处。五大功夫门派咏春拳、螳螂拳、八卦掌、八极拳、太极拳中的武学招式,将结合古典舞、现代舞的舞蹈特质集中呈现。据了解,“叶师傅”饰演者常宏基为了演好剧中那18分钟的宗师对决场景,每天花超过6个小时练咏春,再花4个小时练习舞蹈动作,1年的时间勤勉不懈,只为将剧本中的“叶师傅”从冰冷单调的文字变为有血有肉的角色。舞剧《咏春》呈现的武侠世界,是一个开创性的表达,链接传统与现代,融合双非遗与岭南文化。叶问从希望“开咏春一扇门”到“心中无门”,打破门户之见将咏春传扬四海,希望将这种武学精神传达给观众。

舞剧《咏春》有双故事线。

据介绍,自2023年3月舞剧《咏春》在深圳保利剧院完成首站演出后,便拉开2023年全国首轮巡演的大幕。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全国巡演运营商”,以大湾区为“圆点”,辐射30多座城市,将在2023年演出80余场,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咏春拳”“香云纱”的创新表现,展现舞蹈与武术碰撞的独特魅力。

编辑 田偲妮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