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的西瓜,平谷的大桃,怀柔的板栗,密云的蜂蜜……4月15日,“友邻相聚·青春同行”社区青年集市集结众多京郊好物,在东城区龙潭湖街道光明社区火热开市。当城区里的老小区遇到光鲜洋气的集市,当带有澎湃朝气的年轻人走进平时只有老人们聚集的小广场,老小区也会焕发重重生机,这里更像是在办一场青年人的小聚会。

 


居民向记者展示自己的“通关集字卡”。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集章打卡趣味多 京郊好物随青年集市走进社区

 

健康义诊、家装咨询、京郊特产摆满了色彩明丽的集市摊位,4月15日,“友邻相聚·青春同行”社区青年集市开市,光明西里14号楼旁的小广场人头攒动,这里很久没这么热闹过了。

 

新京报记者在现场看到,集市设置了志愿者推广、农产品展销、趣味互动、旧物交换等多个区域,同时集市还为参与活动的居民准备了“通关集字卡”,市民在摊位处盖章集字后,便能现场兑换抽奖机会。

 

刚到集市十来分钟,居民傅先生已经集齐了不少印章,“因为是带着孩子来,一路走走停停,集章过程里我们也了解了很多京郊农产品,有的是第一次见,摊位的工作人员介绍得也很详细。”

 

记者注意到,在这场集市中,不仅吸引了社区青年人的到访,众多摊位上的“摊主”也都拥有年轻的面庞。来自房山的回乡创业青年丁杰歆是位“90后”,2014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到农业领域,到如今自家种植的水果番茄已经小有名气,走进了中高端商超,他告诉记者,参与集市活动也给了自己更多与同龄消费者面对面的交流的机会。

 

丁杰歆正在向居民介绍自家种植的水果番茄。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摄

 

此外,服务于本次活动的也多是青年人,除了社区街道的工作人员,活动也吸引了许多志愿者参与。“00后”快递小哥杨明明是志愿者中的一员,一上午忙着向居民介绍垃圾分类的知识,也为社区居民盖章打卡。

 

他告诉新京报记者,自己来自河南信阳,2021年来到北京,也是在这一年自己加入了社区志愿者的行列,“上班时我基本都在公司的仓库里,工作环境比较封闭,来参与志愿活动接触的同龄人比较多,也能交到更多朋友。”杨明明说,志愿活动的地点虽然多在街道、社区,但就在这些如城市“毛细血管”的微小单元,他更了解了北京和热情的北京人。

 

服务拉近青年关系 他们是社区建设的中坚力量

 

新京报记者获悉,本次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服务社区居民周末生活。线下活动现场,除了10家属地企业团员青年将健康义诊、经络舒缓、家装咨询、厨具换新等公益便民服务项目带进社区,居民们还不难发现那些承载着青春记忆的踢毽子,儿时丢过的沙包,也出现在了闲置物品交换区。而在线上,青年集市还依托在京创业青年设计开发的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展售秒杀活动,获得社区青年广泛关注。

 

据悉,本次活动是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共同指导,同时也是在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支持下开展的。团市委介绍,这也是北京共青团组织联系服务青年、参与社区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希望能够发挥团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的力量,以社区青年汇为枢纽,通过集市这种大家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青年人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活动,同时了解京郊发展、增加青年人之间的交流。”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让市民更多地了解京郊农产品的同时,集市也为青年人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团市委供图

 

团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场集市是团市委本年度组织的首场社区青年集市,未来团市委将继续在符合条件的社区做进一步的尝试。负责人告诉记者,青年已是社区建设体系的中坚力量,“我们注意到,其实很多青年人本身会选择自主创业,这一次他们走进集市,下一次他们就很可能成为集市的发起者或参与方,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青年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才华智慧,基层也将逐步构成青年服务青年,青年服务社区的局面。”

 

新京报记者 田杰雄

编辑 唐峥 校对 付春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