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彭镜陶)为了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鸟类知识,增强对鸟类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北京市海淀区园林绿化局、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在第41届“爱鸟周”期间,在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开展了《鸟类的家园》科普课程进校园活动。

《鸟类的家园》科普课程现场。新京报记者 彭镜陶 摄

此次科普课程是由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讲解老师徐晓梅讲授,课程形式是播放《鸟类的家园》科普课程视频,并配以讲解,受到了五年级学生的热烈欢迎,课堂上学生们积极举手互动、回答问题。课程结束后,徐老师讲授了望远镜的使用及科学观鸟的方法,带领学生在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开辟生态导览路线进行观鸟活动,作为该科普课程的教学实践。学生们走出课堂,走近自然,通过实地观鸟体验,亲临多样性生境,激发了爱鸟热情,增强了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的良好意识。

徐晓梅老师正在带学生们观鸟。新京报记者 彭镜陶 摄

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夏舫介绍,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生态保护、湿地修复为主要目标,与北京市其他公园不同的是,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长期采用荒野化管理模式,减少人为干预,以求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该湿地修复已经有二十余年,许多鸟类选择此地作为迁徙中的休息站和加油站,甚至部分候鸟成为了常驻翠湖的留鸟;代表鸟种有鸿雁、苍鹭、普通鸬鹚等。
 
在一公里多的观鸟路线上,学生们看到了游弋在水面的灰雁、在鸟巢中育雏的苍鹭,更幸运地偶遇了在天空中盘旋的数只反嘴鹬,并目睹了十多只翘鼻麻鸭降落湖面。学生们纷纷表示,非常喜欢这次的科普课程和观鸟活动。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张峻铭表示,平时也有跟着爸爸妈妈观鸟的经历,就是将手机相机放大进行观鸟,这是第一次用望远镜观鸟,“平时我看鸟,我觉得它们都长得很像,这次在老师的引导下,我能够通过外表和习性区分一些鸟类了。”海淀区上庄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陶子晴则表示,这是她第一次观鸟,对鸟类产生了兴趣,以后会继续观鸟。
 
据介绍,《鸟类的家园》科普课程共分八节课,由海淀区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中心成立专业团队进行研发,前后历时一年,从鸟类的生态分类以及鸟类的衣(羽毛)、食(食物)、住(筑巢)、行(迁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配有教学视频、教具等,适用于小学生。学校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教学工具为学生上课。互动的游戏设计、知识的密度和深度、小学生的接受能力,都是课程开发中考虑到的问题。接下来,《鸟类的家园》科普课程进校园活动将在各中小学校持续开展。
 
海淀区通过完善生态廊道、划建自然保留区和城市水鸟保护区域、增加鸟类食源植物、建设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开展大西山野生动物监测、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及野生动物救助,多措并举,提升区域生物多样性。在翠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圆明园、玉渊潭公园、海淀公园、园艺驿站等科普教育基地开展鸟类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市民爱鸟护鸟意识,推动“三山五园入胜,翠海芳淀满城”的高品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格局。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