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新京报社与西北政法大学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共同成立的“马锡五审判方式与人民司法优良传统教学科研实践基地”迎来揭牌仪式。西北政法大学研工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院长马成教授接受了新京报记者专访。 他认为: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核心要义是“一刻也不离开群众”和“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核心要义是永不会过时的,但是要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就要与时俱进,积极拥抱新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西北政法大学研工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院长马成。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当今仍然具有生命力

 

新京报:马锡五审判方式在当下有怎样的意义?

 

马成:马锡五审判方式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创造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当今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生命力在于,积极应对时代需求和人民关切,推动我国法治进程进步。目前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加强和我国经济结构、利益结构的调整变化,单一性的社会结构逐渐向多元社会结构演变,社会治理由行政主导向多元社会化治理转变,在这样的变化中,我们能够看到,马锡五审判方式中的“为民”思想,是有助于多元化治理体系构建的。

 

新京报;如何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

 

马成: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于形成延安精神的延安时期。延安精神的本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论在哪个时代,所有司法人员的脑袋都应该想着群众要装着群众,要始终站在群众立场上,这一点是不会过时的。

 

另外,一些人对于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认识比较狭隘,认为只有带卷下乡、就地审判才是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其实不是这样,实质上,司法人员不是只学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和行动上遵循“一刻也不离开群众”的精神。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内容很丰富。在今天网络社会,一些法官认真通过网络手段核实案件,或者耐心地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远程调解当事人矛盾纠纷,这些也是在落实马锡五审判方式精神。因此,落实马锡五审判方式不应该拘泥于形式,应该注重与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司法人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使得诉讼当事人心服口服,同时彰显公平、正义的理念,并使诉讼当事人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才是真正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

 

积极拥抱新技术,高效率高质量服务群众

 

新京报:在互联网时代下,你认为马锡五审判方式有怎样的机遇?

 

马成:现代技术比较高效,这为广大法律人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提供了比较好的条件。因为马锡五审判方式重在实行简便利民的诉讼手续,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以调解解决纠纷,让群众心服口服。在互联网时代,马锡五审判方式借助现代科技,比如一些地方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网络等互联网科技手段,大大提高司法效率。

 

另外,科技的高效率不代表司法人员服务温度的缺失。司法人员应该做到,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平正义,给群众提供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当前司法机关应该创新司法管理手段,提升审判管理效能,让其成为展示现代法治文明的重要窗口、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重要手段以及履行人民法院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

 

新京报:互联网平台层出不穷,人们普遍喜欢“短平快”内容,注意力也比较分散。你认为怎样做好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普法工作?

 

马成:司法机关要利用多元平台做好普法工作,不仅要对行业内人士进行宣传,更要向行业外人士宣传,尤其要让年轻人知道马锡五审判方式的核心价值,让马锡五审判方式为代表的人民司法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另外,司法机关要想群众之所想,就要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形式,多做些“接地气”内容,深入到基层向群众普及宣传马锡五审判方式,让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了解、学习马锡五审判方式的行动中去。

 

借鉴马锡五审判方式智慧,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

 

新京报:目前国家层面在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这和马锡五审判方式有怎样的关系?

 

马成:最高人民法院目前在推进的“枫桥式人民法庭”建设,和马锡五审判方式是“车之双轮、鸟之两翼”的关系。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创造形成了“马锡五审判方式”这一优秀司法传统,“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主要特点就体现在它的便民性、“情理法”相结合、依靠群众、审判与调解相结合,与“枫桥经验”闪烁的溯源治理和多元治理理念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为实现“枫桥式”人民法庭的创建创新奠定了有利的物质文化基础和群众参与基础。

 

举个例子,在社会矛盾多元化、利益诉求复杂化的今天,案件量的急速增加使得案多人少的矛盾日益渐显,法官办案压力巨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办案质效。面对这样的实际问题,司法机关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解纷力量,对及时有效地化解纠纷、缓解矛盾纠纷增量、减轻法院办案压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在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中,是需要运用马锡五审判方式智慧的,如果司法人员能在实践中主动贴近群众,充分融合各治理主体的治理力量,就能激发基层社会的治理活力,从而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新京报:目前我国司法机关在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中,你认为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马成:基层社会尤其是基层乡村是现代化建设最为繁重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地域,这里始终是各种矛盾纠纷的多发地,且开启现代化建设以来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利益多元化、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马锡五审判方式带给今天的启示恰恰是要司法人员走进群众,时时刻刻融入群众之中去。所以,人民法庭应在程序、威严与乡村自治权威之中寻求自洽,以一种超越程序规范的姿态运行,打破程序束缚。在处理方式上宜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以大众化方式解决问题,以规则落实为其次,在乡村家庭及邻里纠纷中扮演为以群众方式解决群众问题的角色。还需汲取在群众中并行不悖且符合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法治原则的“情理”养分,实现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结合,从而以治理实效成为为群众提供司法服务、定纷止争的良好途径。这不仅能有效维护基层社会秩序,更为群众所接受,最终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编辑 唐峥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