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假期,旅客旅游、探亲等出行需求将全面释放。假日期间,北京市旅游景区、演出场所等文旅场所将按核定的最大承载量开放。交通部门预计,假期中进出京、市郊和市内重点区域出行、出游增多,交通量和客流量预计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五一”假期,北京景区、交通、天气等情况如何?


热门景区


故宫博物院


据故宫博物院官网显示,游客参观须提前订票,最早可于参观7日前20:00开始预订。年票观众须至少提前一日登记参观。


故宫博物院小程序显示,截至发稿,4月26日至5月1日的门票均已约满。


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购票平台截图


【雍和宫】


据雍和宫游客信众服务微信公众号消息,“五一”假期雍和宫预约接待 20000人,通过“雍和官游客信众服务”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门票,当天持本人身份证刷证验票。


雍和宫购票平台显示,预售门票时间为每日6时至21时,当前,4月29日至5月2日的门票均已售罄


图片来自雍和宫购票平台截图


【八达岭长城】


截至发稿,八达岭长城购票小程序显示,八达岭长城景区4月30日、5月1日、5月2日的门票已经售罄。未预约景区门票的游客可改约其他时间的门票,或者预约水关长城、古长城景区门票。


图片来自八达岭长城购票平台截图


【市属公园】


截至发稿,畅游公园微信公众号显示:


天坛公园,4月30日、5月1日的门票已经约满。


颐和园,4月29日至5月1日的门票已经约满。


北海公园,5月1日之前的门票均可预约。


景山公园,4月30日、5月1日的门票已经约满。


文娱活动


【赏花】


和煦阳光暖,京城春花俏,北京春花观赏季继续上演。市民可以到天坛公园观赏正值盛花期的牡丹和芍药。香山公园开通了“花香雅集——带你到山花烂漫处”花卉科普和香文化体验一日游,游客不仅可以赏花,还能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香囊制作以及香篆体验。


国家植物园的“首届桃花观赏季暨世界名花展”,主要展示以桃花为代表的春季花灌木和以郁金香为代表的球根花卉,花境、花坛都别具特色。景山公园2万余株牡丹、北京国际鲜花港近12万平方米的郁金香也值得一看。


圆明园遗址公园的踏青节将在“五一”期间继续推出剧景游活动,依托鉴碧亭、万方安和、洞天深处、镂月开云、正觉寺等实际场景,打造沉浸式游园方式。


【体验传统文化】


对于愿意感受传统文化的朋友,全市公园也准备了多样的民俗体验活动。


柳荫公园“传统手作制作纸翻花活动”带大家体验制作手工艺的乐趣。石景山八大处公园的“第二十二届八大处中国园林茶文化节暨首届福建柘荣高山白茶文化周”如约而至,将举办斗茶大赛、茶文化讲座、文化演出等活动。


龙潭公园将举办畅游龙潭“龙文化”主题活动,包括“龙文化”主题讲座、“龙”字书法体验、徒步游园导览“龙”字景点。龙潭中湖公园的“晋京非遗文创市集”将邀请山西非遗传承人表演当地非遗特色技艺,如剪纸、木版年画、山西民居砖雕、推光漆礼品等。


【文艺演出】


在文艺演出方面,北京京剧院将举办京剧梅派经典剧目展演以及迎“五一”优秀京剧剧目展演,并在吉祥大戏院演出《霸王别姬》《凤还巢》等经典剧目。北方昆曲剧院的昆曲《牡丹亭》、北京交响乐团的《谭利华与北京交响乐团音乐会》、国家话剧院话剧《大宅门》、中国歌剧舞剧院舞剧《李白》、北京人艺话剧《正红旗下》等类型丰富、题材多样的优质剧目也将在“五一”假期集中亮相首都舞台。


据悉,“五一”期间共有8台首演剧目演出34场。国家大剧院推出的原创歌剧《青春之歌》,兼具实力与朝气的强大主演阵容,在歌剧舞台唱响青春的旋律,重现经典的魅力;由北京广播电视台与开心麻花联合出品的音乐剧《觉醒年代》在世纪剧院演出,艺术地再现一百年前那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北京人艺推出的话剧《海鸥》登陆曹禺剧场;北京儿艺根据伦敦西区现象级悬疑经典《侦察》推出改编同名话剧,在南锣剧场上演。


【音乐节】


4月29日至5月1日,燕京啤酒文化节与北京草莓音乐节将在北京世园公园举办。此次公布的阵容包括吴克群、椅子乐团、阿肆、杨乃文、郭采洁、五条人、皇后皮箱等。


4月30日至5月1日,2023无限音乐节将在北京温榆河公园举行,分“无限舞台”和“星空舞台”,目前音乐节已开票。此次公布的全阵容名单包括:4月30日由周震南、周云蓬、盘尼西林、好妹妹、Mr.Miss、木马乐队、秘密行动、鹿先森乐队、太一、BOY STORY、裘德、温和治疗等12组音乐人演出;首批公布的朴树则在5月1日这天表演,这场还包括左小祖咒、艾热AIR、VAVA毛衍七、房东的猫、孟慧圆、队长Young Captain、万晓利、余佳运、CORSAK胡梦周、花墙、AfterAfters后来甜等音乐人。


【漫步北京】


“五一”正值北京暮春时节,围绕多彩“五一”假期主题,北京市文旅局以“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彩为主线,推出16条“漫步北京——五一假期七彩缤纷游”线路,全景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多彩绚丽的魅力北京。


线路既包括红色教育旅游、绿色生态旅游、科技研学旅游,又包括团队观光游、个人自驾游、家庭亲子游、骑车游、徒步游等。不仅连接北京各大景区公园的假日活动,还体现出商文旅体融合发展、融合消费,响应市民游客对新北京新景点新网红打卡地的旅游新需求。


所有线路的详细信息、攻略和提示,市民和游客可通过“文旅北京”微信公众号、“文旅北京”微博和“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官网查询。


交通


【高速】


“五一”假期,北京市域内所有收费公路对7座以下(含7座)载客车辆免收通行费免费时段为2023年4月29日00:00至5月3日24:00


假日期间,市民旅游踏青、探亲访友等活动增加,预计郊区旅游景点周边路段、收费站,进出城区、省界出入口部分路段高峰时刻易出现车流集中甚至拥堵情况。


具体来说,预计去往西部、北部等近郊热门旅游景区的高速公路路段和周边收费站局部交通压力比较突出,比如去往八达岭长城、居庸关长城、十三陵、野生动物园的京藏高速,去往雁栖湖、红螺寺、慕田峪长城、古北水镇等景区的京承高速,去往十渡景区的京昆高速,去往金海湖、石林峡景区的京平高速等,将出现车流集中甚至拥堵情况。


从重点路段看,京藏、京承、京港澳、京开、首都机场高速等主要高速公路重点路段、关键节点高峰时段通行压力突出,易出现拥堵情况。


【地铁】


4月28日、29日和5月2日、3日,地铁2号线、4号线、6号线、7号线、14号线、16号线等6条轨道交通线路开展延时运营。此外,对始发途经火车站的16条夜班线路加密首车至次日1时的行车间隔。


此外,前往天安门地区的旅客请密切关注出行提示,4月29日至5月3日期间,地铁前门站、天安门东站、天安门西站和地面公交天安门东、天安门西、石碑胡同站将作客运组织调整,共享单车骑行方面也有相应要求,请市民提前查看出行信息,合理安排出行


北京朝阳站,在4月28日、5月3日两天:6号线青年路站末班车延长运营1小时,上行至草房站末班车由0:30延长至次日1:30,下行至海淀五路居站末班车由23:59延长至次日0:59;14号线东风北桥站末班车延长运营1小时,上行至善各庄站末班车由23:38延长至次日0:38,下行至丽泽商务区站末班车由22:48延长至23:48。


北京南站,在4月28日、5月2日-3日三天:4号线北京南站上行至安河桥北站末班车延长运营1小时,由23:23延长至次日0:23。


北京丰台站,在4月28日、5月3日两天:16号线丰台站上行至西苑站末班车延长运营30分钟,由22:49延长至23:19。


北京西站,在4月28日-29日、5月2日-3日四天:7号线北京西站末班车延长运营1小时,全程末班车(终点站为环球度假区站)时间由22:59延长至23:59;半程末班车(终点站为高楼金站)由23:14延长至次日0:14。


北京站,在4月28日,5月2日至3日三天:2号线北京站末班车延长运营1小时,外环至积水潭末班车由23:20延长至次日0:20,内环至西直门末班车由23:22延长至次日0:22。


更多阅读《今年五一假期北京6条地铁线路将延时运营》


【公交】


地面公交也将与轨道交通延时联动,开行多条地铁直达摆渡线,并根据铁路夜间临客到站和地铁延时情况,及时调整运营安排,满足旅客的出行需求。


始发途经火车站的16条夜班线路,将加密首车至次日1时的行车间隔。结合各火车站临客客流的情况在周边场站安排机动备车,应对夜间集中到京客流。


北京朝阳站,加大4条日间线路运力配备;开行地铁6号线青年路站的直达区间车,方便抵京旅客快速接驳地铁。根据夜间北京朝阳站到站旅客客流及地铁14号线的延时情况,适时延长地铁直达摆渡线路营业时间,加密夜班线路行车间隔,满足到站旅客的出行需求。在周边场站安排备车30部,根据客流需求及时投入运营。


丰台站,在夜间0至5时增加夜间摆渡线路的运力投入,摆渡线路与夜30路、夜7路搭建形成覆盖三环的夜班线网,方便夜间抵京旅客出行。重点关注夜间抵京旅客的变化情况,根据地铁延时情况,做好夜间运力的准备。


北京南站,在北广场安排夜17路、夜24路配备5部机动车,夜24路更换大型车提高单车运能,重点加强24时至次日1时的运力安排,根据站台客流情况及时启动备车。重点关注北京丰台站夜间抵京旅客的变化情况,根据地铁延时和其他保障情况做好加强夜间运力的准备,适时增加夜间摆渡线路和夜7路的运力投入。


天气


据气象北京微信公众号消息,“五一”小长假前的这一周,北京天气以晴到多云为主,不过,南风、北风交替登场。预计周三(26日)、周日(30日)下午南风明显,周五(28日)夜间到周六(29日)还会有一波冷空气带北风进京


气温方面,总体在波动中上升,出行要关注临近预报,并注意调整着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健康防护。


图片来自气象北京微信公众号


整合自@北京交通、气象北京微信公众号、新京报等


编辑 马浩歌


校对 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