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绿色低碳发展已经形成从国家到地方再到企业的“顶天立地”共识体系。支持绿色产业主体发展是集聚微观实践发展力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支撑。

然而,绿色项目众多,区域绿色转型的产业重点在哪?如何更好地在地方落地执行成为时代话题。

重庆工商大学低碳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唐敏表示,推进绿色产业主体发展的重点项目主要有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绿色服务;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表示,区域绿色转型还需要绿色金融助力,更需要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为绿色产业主体发展保驾护航。

为什么是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绿色服务?

唐敏介绍说,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绿色服务既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产业,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产业,还是创新驱动的重要领域,更是民生改善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增长与绿色发展的协调统一。
 
同时,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绿色服务可以有效激发创新活力和潜力,推动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竞争优势,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型升级。唐敏举了张家港的例子,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全面完成了东沙化工园关停和污染治理,一口气腾出了3000亩土地,重新规划打造生产、生态协调发展的新园区。新园区主要发展新材料、新装备、新能源产业,年产值超过200亿元。

唐敏补充,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绿色服务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这些产业可以有效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和效率,增加居民收入和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如,在苏州市吴中区的东山镇,陆续开展了1900多亩太湖西茭咀滩涂整治,1.58万亩太湖围网拆除,3.3万亩传统养殖池塘退养改造等项目,发展起了绿色农产品和绿色旅游经济。

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衔接为区域绿色转型保驾护航

如今,绿色项目总体上呈现前期一次性投资大,后期经营回报时间长的特点。甚至有些项目属于支持性、改善性项目,后期回报难以用经济利益计量。此时,绿色金融就发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的能力。

刘晨表示,绿色金融是赋能区域经济绿色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主要发挥了两方面作用:一是促进绿色低碳项目落地,助力绿色产业发展。绿色金融通过引导信贷、债券、基金等各类资金流向低碳项目,持续加大对绿色环保节能领域的资金投入,促进创新型、环保型、绿色型产业发展。例如,氢能产业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但存在投资周期长、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备、研发制造储备成本较高等问题。近年来,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流动资金贷款、融资租赁、市场化债转股投资等多种方式推动氢能产业发展。二是倒逼传统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绿色金融通过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大限额管理、环境风险监管力度,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耗能项目的资金投入,降低产能过剩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刘晨列举了内蒙古绿色金融助力节能减碳的实际案例。2013-2022年6月,内蒙古绿色金融持续发力,累计节约标准煤1.36亿吨,减排二氧化碳当量2.73亿吨。与此同时,对高风险企业进行“集中度、名单制”管理,累计退出“两高”领域的贷款达100亿元以上。

刘晨补充,“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平衡好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和碳密集行业低碳转型,因此也需要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高效衔接。转型金融是适应现有能源消费结构的现实需求和实现高碳企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补充。刘晨以煤炭行业举例,2022年,我国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56.2%,社会对煤炭和煤电行业的依赖短期难以转变,彻底摒弃化石能源的模式并不可行。而针对山西省部分煤炭企业技改转型,部分商业银行通过提供绿色贷款优惠利率,开辟审批、放款专属通道,助力企业度过转型阵痛期。此外,钢铁、煤炭、电力等众多“高碳”企业以往由于认定为“两高一剩”企业,难以获得融资。通过引入转型金融,有望为相应行业的低碳转型资金需求提供投融资渠道。截至2022年底,建筑、电力、煤炭行业发行转型类债券的规模位列所有行业前三,分别为94.9亿元、92.3亿元和40亿元。

新京报零碳研究院研究员 陶野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