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北京城市副中心举行“2023年通州区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新京报记者获悉,今年通州区在诉求解决实现闭环管理上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建立全区企业诉求“一本账”,按照“首接负责制”,部门、属地双主责形式共同推进,助力企业轻装上阵、释放活力。

 

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持续位列第一梯队

 

通州区发改委副主任张弘介绍了通州区优化营商环境的阶段性进展及改革成效。2022年以来,通州区创新服务举措,主动承接市级改革工作在区内先行先试,多项改革经验在全市推广,事中、事后监管等一揽子服务措施受到国务院通报表彰,成为全市首个获得法治政府示范项目及法治政府示范区两项殊荣的行政区,营商环境评价结果持续位列第一梯队,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

 

2023年,通州区制定发布了《通州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形成84项具体改革任务。市场环境方面,在实现更多市场主体“准入即准营”、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更加规范公开等领域,提出全面推广“一业一证”改革、全面实行行政许可清单管理制度等具体举措,大幅降低企业成本。

 

法治环境方面,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着力推进一体化综合监管等领域,提出完善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和初次违法慎罚制度、推动各相关行政执法领域全覆盖等具体举措,切实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政务环境方面,在系统创新政务集成服务、提升政务信息化服务、推进政务标准化服务等领域,提出推动举办会展、大型演出和商贸促销活动、幼儿入园等20个以上事项实现集成服务;除涉密事项等特殊事项外,实现市、区两级政务服务事项100%“全程网办”等具体举措,营造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

 

今年将提升部门联合执法检查比例,落实柔性执法制度

 

“我们全力推进重点改革任务在通州区先行先试、引领示范。”张弘说,在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方面,提出建设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推进北京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通州分中心2项先行改革任务,全面提升企业商业秘密保护能力,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的全链条。

 

在金融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提出推动通州区与北京绿色交易所合作探索共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等11个领域率先开展以企业信用信息报告代替行政合规证明等2项先行先试改革任务,为绿色金融提质扩面提供数据支撑,进一步便利企业开展上市、融资等经营活动。

 

今年通州区将继续发挥法治政府示范区的带动作用,重点解决企业反映的执法检查频次高、法律条款晦涩难懂等问题,要求各执法检查单位在日常一般性检查中,以联合检查为原则、以单独检查为例外;深入推行“6+4”一体化综合监管,提升监管效能;全面落实包容审慎监管、柔性执法制度,并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做好各项法律政策宣讲工作。

 

同时,通州区将在诉求解决实现闭环管理上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为实现企业诉求高效办理,建立全区企业诉求“一本账”,按照“首接负责制”,部门、属地双主责形式共同推进,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切实解决企业诉求,助力其轻装上阵、释放活力。


尝试用大数据智能筛选,让政策红利直奔企业

 

2022年以来,通州区围绕数字经济、现代金融、先进制造、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现代农业六大主导产业,陆续出台《北京城市副中心关于鼓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十条措施 》《关于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元宇宙创新引领发展若干措施》《关于鼓励现代种业发展十条措施》等多项惠企政策。

 

“我们将首次尝试通过大数据智能筛选,将相应的产业政策直接发送至企业相关负责人,让政策红利直奔企业,实现精准推送全覆盖,由‘企业找政策’转变为‘政策找企业’。”张弘说。同时,聚焦企业在寻求发展、拓宽业务上的各类需求,依托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梳理区内重点企业上下游的关联链条,帮助企业共同搭建合作平台;加强中小微企业对接服务,助力其“带配套进龙头”;持续开展“政企对接、银企对接、企企对接”,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全方位拓宽企业资源渠道,推动企业高质量联动发展。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陈静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