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7日举行的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王志斌表示,目前正在制定新时期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编制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作为中国落实“昆蒙框架”的重要举措。


推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中长期规划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血脉。“地球已经有46亿年的生命,出现最原始的生命体是在35亿年左右,而人类出现不过300万年左右的事情。可见没有人类地球也会生机勃勃,但人类离开了地球又能走向何处?”王志斌说,每一个物种消失都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一次警钟,工业文明以来物质文明日益繁荣的同时,人类正生活在一个钟声四起的氛围中。因此,坚持走生态文明之路,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必须达成共识,积极行动。


今年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这个主题表达了世界各国将COP15(《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达成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这一历史性共识转化为行动,携手开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局面的美好愿望。


他说,生态环境部积极推动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领域中长期规划,制定和完善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政策制度,指导各地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更新《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


近期中央环保督察对违法食用野生动物等进行查处


生态环境部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陆域红线面积占比超过了30%,让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最严格的保护,不断完善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另一方面,优化建设动植物园、濒危植物扩繁和迁地保护中心等迁地保护设施,完善生物资源迁地保存繁育体系。


在强化生物安全管理和生物遗传资源保护方面,生态环境部正在推动生物安全法的落实,建立健全生物技术环境安全评估与监管技术支撑体系。健全国门生物安全防范机制,防范物种资源流失和外来物种入侵。加强重点区域外来入侵物种的调查、监测、预警、控制等工作,提升外来入侵物种管控水平。


同时加强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规范生物多样性友好型经营活动。在适当区域开展自然教育、生态旅游和康养等活动,构建高品质、多样化生态产品体系。


“我们将持续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以及‘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等专项行动,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监督和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王志斌说,近期中央环保督察对一些地区违法食用野生动物和非法贸易活动进行了查处。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