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到6日,北京全域出现明显降温过程。在远郊密云区,戴解放帽的老人穿着加绒衣服在路上走。5月5日中午十二点,在城乡接合处的一条巷子里,数百个兴高采烈的人在新农村刘林池棚户区改造服务大厅前的空地上排队。走出大厅的人是欢天喜地的,在一众围观乡亲的祝福中领到新房钥匙。

 

新刘棚改项目从蓝图成为现实,经历四年多时间。在穆家峪镇新农村、刘林池村的集体土地上,建设起89栋现代化住宅楼。这是北京首例集体土地建安置房的棚改示范项目。对于涉及回迁的村民来说,搬到现代化楼房,离城市生活更近了一步。同样地,搬家是个打捞记忆的过程,这引起了他们对1958年密云水库移民历史的集体回忆。

 

5月5日,密云区穆家峪镇,村民手持“金钥匙”合影。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移民村后代,从水库融入城区

 

娄金芳的面容看起来五十来岁,短小棕色外套显得身材更加修长,她戴着一个遮阳帽,拎着一只小包。

 

娄金芳告诉记者,她今年65岁了,之前一家三代五口人挤在四间平房的农村院子里。地势低洼,到了阴天下雨,院里院外的路面上就会积水,有时候水有一尺多深,脏脏臭臭的。


娄金芳选的新家是在三楼,阳台南面靠窗,三室两厅。五岁的外孙女熙熙,在大大小小的房间里跑来跑去,跑累了便趴在阳台上看新柏油路上的过往车辆。娄金芳和施工工人探讨着在洗手间哪个位置安装洗衣机。

 

“她爱干净,她喜欢这里。现在她是我们家的户主。”娄金芳的老伴孙青友,是个瘦瘦高高的老人,不善言辞。但提起孙家的搬家历史,他话匣子打开了。1958年密云水库建库之初,当地政府为保证密云水库施工及拦洪,分两批搬迁了库区内65个村庄,进行清库。不到9个月的时间内,搬迁并安置5万余人。几经辗转,孙青友一家人从最初的王家利村搬到穆家峪镇。新的村子,取名为新农村。

 

穆家峪镇紧挨城区,地形分为平原和浅山丘陵。孙青友和爱人就近去了城里工厂上班,他们养育了一个女儿,女儿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行业。如今的外孙女也上幼儿园中班了,活泼好动。这让老两口儿由衷感到知足。

 

新建的住宅楼,一梯两户,周边有新建的绿化带、广场公园和步道,开车去北京市主城区,不到一个半小时就到了。孙青友觉得这样的环境,更适合老人们养老和孩子们成长,“不像以前棚户区路面坑坑洼洼,人在村里街上走道,安全隐患太多。”

 

据密云区政府相关部门介绍,新农村、刘林池村是1958年修建的密云水库移民村及接收村,随着城市发展,又因房屋建成年限长,地处城乡接合部的“新刘”两村,出现了房体老化受损等问题,加之两村地势较低,市政基础配套设施陈旧,治安、消防、防汛等隐患也日渐显现。为彻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升新型城镇建设水平,密云区委区政府于2018年正式启动了新农村刘林池棚户区改造项目。

 

为住宅房屋拆迁补偿,梳理出12种情况

 

穆家峪镇棚改办主任彭鑫,参与了新刘棚改项目从规划到实施的全过程。他说,新刘棚改项目涉及3900余户,8000余人,体量非常大。为彻底改善两村的生活环境,新刘棚改项目有了一个大胆的尝试,不再征收土地,在不改变土地性质的基础上,直接在集体土地上建设安置房。

 

在集体土地上建安置房的棚改尝试,是北京市首例。彭鑫说,由政府、实施主体和村干部共同组成工作组,去每一个宅基地走访,询问群众意见,并向村民们解释棚改方案,“我记得工作组挨家挨户走访,是在2018年元旦之后,我们共去了两千多个宅基地院落。”

 

2018年9月25日,密云区印发了《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穆家峪镇新农村刘林池棚户区改造项目住宅、非住宅拆迁补偿(安置)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对拆迁范围、宅基地面积认定、回迁安置房选择办法以及村民们最看重的住宅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做出了详细规定。记者发现,《方案》对“历史形成的住宅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方案”梳理出12种情况,如户口为新农村农业户口且村内无宅基地的新丰市场承租户如何安置,取得建房审批文件未盖房的村民如何补偿等情况,均作出回应。

 

如关于“新农村认定为应部分拆除后保留的老宅补偿方式和安置办法”的情况,《方案》规定,应按照宅基地上的住宅房屋补偿、补助、奖励方式确定补偿内容。对于应批准建房还未批准的村民,《方案》规定,在本次棚改补偿安置结束后,由两村村委会根据各村剩余安置房面积情况,结合应批未批村民家庭成员、户籍情况及住房紧张等情况通过民主程序解决。

 

彭鑫告诉记者,新刘棚改项目是政府的重要民生工程,而拆迁、搬家对于村民来说,是人生大事,所以补偿方案显得尤为重要,“这个方案最终得到了村民的认可,除了我们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外,另一个原因是《方案》本身比较科学合理。能让村民们看得懂,而且感受到实惠。”

 

在新社区里,重逢老街坊

 

娄金芳家住的新楼地块名字叫福山家园。新农村回迁安置地块共有七个,每处地块的名字都有一个“福”字。七个地块分别是:福山家园,福海家园,福阳家园,福江家园,福星家园,福月家园,福地家园。孙青友说,密云靠山靠水,是个有福气的地方。

 

5月5日,密云区穆家峪镇,俯瞰福山家园全景。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据穆家峪镇政府介绍,新刘棚改项目建设面积约78万平方米,历经签约、拆迁、安置房建设、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主体工程和重要环节,已于今年4月底全部完工,具备回迁入住条件。安置房共设置8种户型,各户型功能空间方正舒适,采光充足,污洁分区合理、动静分区明确,居住品质良好。

 

孙青友在自家阳台上指着上方一个阳台给记者看,这户人家是他们家的老街坊,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他们就住得不远,现在又同在一栋楼里,“每天早上下楼,都能在电梯间里能碰得着。我们年龄差不多,都习惯早起,也喜欢带着小孩出门遛弯去路边店买菜。”


5月5日,密云区穆家峪镇,福山家园,孙青友的女儿和外孙女在新房聊天。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5月5日,是村民们办理回迁入住的第一天。他们为这一天等了四年多时间,只要在新农村刘林池棚户区改造服务大厅里走完最终手续,就可以找工作人员领新房钥匙了。在福江家园,王海龙和吴双攀两个年轻人穿着红马甲,从上午十点一直等待领钥匙的新住户。

 

要办理回迁入住手续,需要村民们带着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回迁通知书》、《选房确认协议》原件及复印件到服务大厅里办手续。大厅里有工作人员在办公,几个拼成的桌子就是一个工作区。根据桌面上字牌显示,有物业区、供暖区、审核区等。在物业区,村民需要签署《物业服务合同》,缴纳物业费及生活垃圾清运消纳费;缴纳方式为刷卡(必须为借记卡)、微信或现金。

 

5月5日,密云区穆家峪镇,村民在新刘地区棚户区改造服务大厅办理交房手续。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接着,村民去供暖区与供暖公司签署《供暖合同》。最后,村民去审核区领取《住宅质量保证书》《房屋建筑使用说明书》《房屋查验移交单》。走完这些程序后,再去房屋所在小区,那里有工作人员陪同房主验房。

 

“开张了,开张了。”王海龙看到小区门口一家人簇拥着进来,他知道这是刚办理完回迁入住手续的村民。

 

5月5日,密云区穆家峪镇,福江家园,工作人员在门口欢迎办完手续的村民回家。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50来岁的王德君从上午十点开始排了一个小时的队,履行完所有手续。他双手接过了工作人员递给他的新钥匙。他的邻居们围着他举起手机拍照,“老王,你高兴不?”

 

王德君选了一处顶楼的房子。5月5日,他用新钥匙打开新房的安全门,和家人站在阳台上,他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楼下的小广场,那里正聚集着一群熟悉的身影。昔日的老街坊们成为新邻居,在谈论新环境的变化和新生活的开启。

 

新京报记者 赵利新 王子诚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