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病、去医院,这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但对一些特殊群体来说,上下楼这个平平无奇的动作,却要经受莫大的困难才能完成,有时甚至要求助120。


当护士走进患者家中,这样的压力得以缓解。2019年,国家卫健委出台文件,试点“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北京,世纪坛医院、佑安医院等培养了一批线上接单的“网约护士”,工作之余,他们可以上门服务。

 

护士的移动,解放的不仅是老人,还有重症术后患者、超重人群等;提供的也不仅是护理,有时他们会察觉患者的健康隐患,给予及时的预警和建议。


每年的5月12日是国际护士节。近日,记者跟随一位“网约护士”,近距离观察她的工作状态。


探访:老楼无电梯 护士上门为八旬老人拆线

 

5月8日早上8点,结束了一个夜班,北京世纪坛医院腹膜肿瘤科护士董红旭没有回家,而是继续留在医院。

 

工作已经结束,护理还没有。在线上平台,她接到了一个上门服务的订单。患者是一名80多岁的老年人,前阵子刚刚在科里完成了疝气手术出院,现在到了需要拆线的时候。家人从网上下单,预约了这天10点半由护士去家里服务。

 

10点左右,董红旭在住院楼二楼领取耗材包,确认了患者的住址,便骑上“小电驴”出发了。记者跟随董红旭前往目的地,患者住在翠微路一个老小区中,四楼,没有电梯。与家人知会,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董红旭进入老人的卧室,开始进行操作。


处理本身并不复杂。董红旭对自己的手部进行反复消毒,然后揭开患者腰间的胶带与敷料,对创面进行消毒,用剪刀将黑色的缝线一点一点剪断取出,之后敷上纱布,帮老人戴好腰带。


北京世纪坛医院护士董红旭正在为患者进行拆线、换药。新京报记者 王方杰 摄


在操作的同时,董红旭与老人“唠嗑”,问他术后上厕所是否顺利、需不需要使劲儿,嘱咐他一个星期不能洗澡、三个月不能提重物。离开之前,她提醒家属,老人的脚有些水肿,需要注意,过阵子还要记得去医院复查。

 

与老人照面后,发现老人精神状态还不错,能够与人清晰交流,但肢体行动不便,在家中也需要拄拐缓慢行走。

 

老人的女儿告诉记者,由于没有电梯,下楼是父母最大的难题,俩人在疫情三年中几乎没出过门。今年“五一”前为了做手术,父亲不得不去医院,当时是抓着扶手,一步一步挪到楼下的,过程非常艰难。得知他们的情况后,出院时,医生告诉他们现在有上门护理服务,这让他们松了一口气。

 

在完成操作、装好医疗垃圾后,董红旭结束了订单,与患者家人告别,返回医院。

 

难以出门的“他们” 不光是老人

 

生病上医院,这是最顺理成章的一条路线。但对一部分患者而言,光是走出家门就殊为不易。

 

2021年开始,董红旭加入了“网约护士”的行列,到现在接单服务了20多次。

 

“下单”最多的是老人,这也是国家卫健委启动“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时主要考虑的人群。国家卫健委在对试点工作进行政策解读时援引国家统计局数据称,截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为2.4亿,占总人口的17.3%。我国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有1.5亿,占老年人总数的65%,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4000万左右。失能、高龄、空巢老人的增多,使得很多带病生活的老年人对上门护理服务需求激增。


此外,也有更年轻的人需要这一服务。

 

董红旭所在的科室是腹膜肿瘤科,不少患者接受了开腹手术后出院,有的会有较大的手术创面,即便是年轻人,也需要花较长时间康复才能行动自如,有患者会选择在网上下单,预约上门护理。

 

也有人因体质原因很难去医院。董红旭的一位同行曾接过一名超重患者,体重将近180斤,行动非常困难,出院时是叫120抬上楼的,患者伤口大且出现了液化,每三天就要换一次药,但下不了楼,只能依赖护士上门服务。

 

拆线、换药、吸痰……在操作之余,护士们的医学知识也常常发挥作用。本是上门护理,但因顺便“面诊”发现了患者其他健康隐患,这样的情况董红旭碰到过多次。

 

在为一名老患者上门护理的过程中,董红旭发现对方皮肤、巩膜都呈黄色,基于专业背景,见到化疗的病人表现出这种症状,董红旭的第一反应是担心对方出现肝肾损伤,但患者只觉得自己一直如此,虽然不知道原因,却也并不在意。董红旭提醒他,一定要去医院,之后,对方果然查出肝功能损伤,当即被收入住院。


记者跟随护士董红旭(左)上门为患者进行护理服务。新京报记者 景如月 摄


医疗护理加入新业态 如何平衡便利与安全?

 

2019年,国家卫健委出台《“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在首批6省份启动试点;次年,试点范围扩大到所有省份,要求其他省份原则上至少确定1个城市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


网约、上门、医疗服务,这几个词语组合在一起,外界最为关注的是便利与安全的平衡。从患者角度,会关注护士是否具备足够的资质与能力、服务范围能否覆盖需求;作为护士,执业场景从医院切换到患者家中,难免会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能否保障,以及患者的情况是否比描述的更为复杂严重。


北京世纪坛医院护理部主任刘俐惠介绍,该院目前能网上接单的护士共80名左右,必须具备执业三年以上的资质,并参与相关培训,以确保能承担上门服务。


董红旭告诉记者,上门服务只是院内项目中的一部分,包括伤口换药、造口护理、PICC护理、吸痰、雾化、陪诊等,难度不高,除了留置胃管、尿管,有创操作基本不能在家中进行,一些较为专业的操作,如针对新生儿黄疸的处理,则只能由该专科护士接单,其他科室没有权限。


她服务的大多是从本科室出院的患者,上门前会和医生了解患者情况,譬如伤口是否有液化,以便提前做好准备;如果是不认识的患者,她会和家属进行电话沟通,确认具体情况,指导家属做一些前期准备。


对患者的“门槛”则相对较低,没有太多限制。在个别项目上会有诊断要求,如PICC护理和胃管尿管更换,需要有医生的明确诊断;采血需要有医院开具的单子等。

 

安全问题是董红旭刚接触上门服务时最担心的问题,尤其当服务的是陌生患者,且距离较远时——有一次,她接到一个来自门头沟的订单,为了确保安全,老公和儿子陪着她一起去。

 

《“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方案》中也提及了风险防控问题。包括可以要求服务对象上传身份信息、病历资料、家庭签约协议等资料进行验证;试点医疗机构或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应当按照协议要求,为护士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配置护理工作记录仪,使服务行为全程留痕可追溯,配备一键报警装置,购买责任险、医疗意外险和人身意外险等,切实保障护士执业安全和人身安全等。保险、录音、筛查,这些平台功能的植入,会让董红旭踏实不少。

 

提及期望,她表示,上门服务对部分患者是刚需,但没有进入医保,相比普通在院护理价格仍显得较高,希望未来能得到更多官方扶持,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


新京报记者 戴轩 景如月 王方杰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