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5月12日,北京市体育局等十三部门发布关于举办北京市第十四届全民健身体育节的通知。以下为全文:


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努力为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人民群众体育文化生活,经研究,定于2023年5月至10月举办北京市第十四届全民健身体育节。本届体育节由市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教委、市民族宗教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园林绿化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市体育总会、北京奥促中心及各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请各单位按照《北京市第十四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好各项赛事活动。


北京市第十四届全民健身体育节工作方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为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贯彻《“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深入实施《北京市全民健身条例》《北京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等文件的目标任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冰雪运动发展,丰富人民群众体育文化生活,培养市民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努力为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经研究,定于2023年5月至10月举办北京市第十四届全民健身体育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着眼于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贯彻落实《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北京市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强化全社会共同推进全民健身事业的责任,扩大全民健身服务供给,创新开展深入基层、贴近百姓、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提高冬奥场馆利用率,续写后冬奥时代冰雪辉煌,培养市民的健身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本届体育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赛理念,以提高人民身心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指数为根本目的,人民需要什么服务就提供什么服务,积极探索创新惠民工作机制,办好人民欢迎和喜爱的全民健身体育节。


(二)坚持政府引领与市场主导并重


本届体育节作为各级政府履行公共体育服务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进一步强化群众体育“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格局。要充分发挥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作用,支持和监管社会力量开展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体育消费。


(三)坚持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并举


本届体育节围绕健康促进、人才培养、赛事活动、健身指导等维度,搭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和体医融合健康促进管理体系,推进体医融合协同创新发展,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领域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水平。


(四)坚持传统体育和新兴时尚并列


以品牌全民健身活动为引领,继续发展具有群众基础的传统体育项目,提升品牌活动示范性和影响力,增强体育节的辐射效应。同时,积极打造户外潮流时尚体育项目赛事活动,重点宣传、扩大影响,推动体育消费市场稳步发展,实现体育产业提质升级。


(五)坚持深入基层与扩大人群并行


深入基层、广泛开展,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进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同时,着力扩大全民健身参与人群,积极与各人群协会联合,开展针对各人群特点和需求的全民健身活动,实现各类人群广泛参与。


(六)坚持跨界融合与科技创新并济


运用新手段、联合新领域、整合新资源,探索体育+医疗、教育、文化、旅游、互联网等跨界融合发展新路径,融合元宇宙、AI智能设备、5G、WEB3.0等创新技术,为本届体育节注入融合发展新活力和创新新动力,促进体育节获得全社会的广泛认知。


(七)坚持城市建设与区域交流并进


本届体育节要着力支持城市副中心、大运河文化旅游带、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京西永定河文化带和回天地区体育建设,积极举办适宜的全民健身活动;推进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积极开展京津冀交流赛事活动,促进京津冀体育事业融合发展。


三、活动名称


北京市第十四届全民健身体育节


四、活动时间


2023年5月至10月


五、主办单位


北京市体育局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


中共北京市委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


北京市总工会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


北京市妇女联合会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北京市体育总会


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


各区人民政府


六、成员单位


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气象局


七、承办单位


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


北京市体育竞赛管理和国际交流中心


北京市体育总会秘书处


各区体育局


八、媒体支持单位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体育报、中国日报、北京日报、北京广播电视台等


九、组织机构


成立北京市第十四届全民健身体育节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组委会),市组委会成员如下:


主 任:赵 文 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常务副主任:杨海滨 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副 主 任:陈 杰 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正局长级)


孟强华 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 洁 市体育局党组成员、驻局纪检监察组组长


石风华 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葛 军 市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范亚兵 市体育局一级巡视员


卢宏泽 市体育局二级巡视员


张 华 市体育局二级巡视员


各主办单位、成员单位主管领导


委 员:各区(含经济技术开发区、燕山地区办事处)体育部门,各主办单位、市有关单位部门负责人


秘 书 长:史江平 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处长


市组委会下设办公室、竞赛活动部、宣传部、安保部。


十、活动内容


本届体育节聚焦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坚持“五子”联动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体育节开幕式为起点,推进改革创新,充分发挥体育促发展、促健康、促消费、促交流的功能,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步伐。


(一)体育节开幕式


本届体育节开幕式拟定于2023年5月13日(星期六)在通州区运河奥体公园举办,详见体育节开幕式方案。


(二)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进“两个行动”,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促进体育大健康


加快开展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建设,以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为主线,与卫生健康部门开展体卫、体医融合,不断深化体医深度融合协同创新研究,推动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于指导市民科学健身。以“北京健身汇”微信小程序平台为基础,建设以“体医融合”为特色、以促进全民健康为主线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平台,开展“量身体育行动”和“安心体育行动”,强化对市民的科学健身指导,提升市民健康水平。


1.重点打造“量身体育行动”。本届体育节重点打造全民健身“量身体育行动”,让受试者通过线上、线下测试,分层级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从而科学地选择运动项目、赛事活动、健身课程、运动装备及体育服务。结合智能AI动作捕捉、健康监测设备、专业可穿戴设备等科技元素,运用科技手段多维度评估受试者健康水平,从而科学指导测试者参与全民健身活动。


2.持续推进“安心体育行动”。本届体育节期间继续开展北京市全民健身“安心体育行动”,为组织者提供完善的赛事活动保险服务,让参与者更加安心、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节。在京各委办局及直属单位、市区级体育协会等均可参加,活动前登录“北京健身汇”微信小程序进行活动申报,即可获赠保额为每人60万元的猝死险,还可按需选购意外险产品。


3.加大科学健身指导供给,广泛与电台、电视台、直播平台开展合作,宣传全民健身理念,统筹推进市、区两级全民健身科学指导大讲堂活动,因时因地组织科学健身讲座、开展科学健身交流、传播健身健康文化。进一步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提高科学健身指导水平。引导社会体育指导员扎根基层提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积极参与组织全民健身活动,传授科学健身技能,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发挥全民健身“牛鼻子”引领作用。


(三)以冰雪运动和潮流时尚运动为抓手,双向挖掘“新体育赛事”资源,筑牢体育产业坚实基座,促进体育新消费


1.开展冰雪赛事活动。发挥“双奥之城”的独特优势,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用好冬奥遗产,举办北京冰球公开赛、北京速度滑冰公开赛、京津冀青少年夏季滑雪挑战赛等品牌赛事,打造北京冰雪赛事名片。以政府购买服务与社会力量支持相结合的方式,继续向市民发放冰雪消费券,促进冰雪体育消费。创新宣传推广方式,创作形式多样的冰雪运动文化产品,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冰雪运动氛围。


2.开展其他新兴潮流项目赛事活动。围绕“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发掘新兴健身项目,聚焦潮流时尚运动,满足市民多样化、个性化的健身需求,开展北京腰旗橄榄球公开赛、北京小轮车公开赛、北京桨板公开赛、北京掷准飞盘公开赛、北京露营大会、北京飞盘公开赛、北京射箭公开赛、北京自行车联赛等赛事活动,进一步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带动体育消费,推进体育产业快速发展。


(四)以品牌赛事活动为引领,构建五级赛事体系,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促进体育高质量发展


本届体育节坚持融合、开放、共享理念,建立五级赛事体系,充分发挥品牌赛事的“领头雁”和“压舱石”作用,引领全市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广泛开展。


1.组织开展国家级全民健身赛事,打造体育赛事新高地。依托首都资源优势和人文特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积极承办各类国家级赛事,发挥高端赛事引领、示范作用,举办北京国际长跑节-北京半程马拉松、第六届全国健身气功·八段锦交流比赛大会、2023中国·京津冀铁人三项赛暨第二十四届三夫铁人三项赛等。


2.组织开展京津冀全民健身赛事,推进区域全民健身赛事交流。推进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举办第十四届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京津冀龙舟邀请赛、京津冀冰蹴球邀请赛、京津冀柔力球交流大会、京津冀游泳公开赛、京津冀毽球交流大会、京津冀羽毛球冠军挑战赛、京津冀社会体育指导员交流展示大会等京津冀全民健身赛事。


3.组织开展市级全民健身赛事,提升体育节的整体影响力。继续开展北京市足球、篮球、气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步走、健身跑、自行车、广场舞、广播体操、游泳、龙舟、拔河、健身气功、棋牌、滑冰、轮滑、冰蹴球等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带动体育节的整体发展。


4.积极开展区级全民健身赛事,丰富全民健身赛事供给。各区体育行政部门参照市级赛事规划,结合本区资源优势,以“一区一品”为引领,进一步打造本区特色赛事IP,建立健全本区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体系,积极举办市级品牌赛事选拔赛,形成市区联动、层层推进的赛事活动体系。


5.组织开展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赛事,推进全民健身活动进社区。举办北京市社区运动会,打造“十五分钟”健身圈,开展“社区杯”足球赛、“社区杯”篮球赛、北京市体质促进民俗趣味运动会、北京市全民健身营养社区行、北京市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普及、北京市优秀健身团队交流展示等活动,推进赛事活动进基层,把全民健身知识、技能和活动带到群众身边,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做深做实。


(五)倡导各类人群参与全民健身,联动“十大人群”形成大群体新格局,促进体育深度交流


本届体育节充分调动人群协会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广泛开展各类人群体育赛事活动,支持各人群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加强与相关单位、人群体协、行业体协交流合作,开展具有新时代特色的青少年、职工、农民、残疾人、两新组织、民族、机关干部、老年人、妇女、来京建设者等体育健身活动。


1.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举办阳光体育系列赛事活动,推广普及青少年长跑、跳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啦啦操、武术、曲棍球、冰球、轮滑等体育项目,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提升学生运动技能和体质健康水平,强化学生规则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品质。


2.落实职工健身活动。推广“每天锻炼一小时”活动,组织开展职工工间操和业余健身活动,开展职工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拔河、健步走、棋牌、广播体操、游泳等系列比赛活动,提高职工的运动兴趣,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3.促进农民体育工作。引领带动本市农民积极参与全民健身,举办篮球、乒乓球、跳绳、拔河、棋牌、健步走、广场舞等赛事活动促进农民体育工作发展。


4.积极开展残疾人体育工作。举办适合特殊人群开展的健身活动,提高残疾人身心健康水平,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


5.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体育工作。带动“两新”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两新”组织体育文化生活,提升团队凝聚力。


6.继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力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展柔力球、空竹、花棍、秧歌、腰鼓等民族特色赛事活动,加强民族体育交流交往交融。


7.积极动员机关干部参与全民健身。广泛动员机关干部参与广播体操、健身气功等适宜作为工间操的健身项目,养成工间运动的习惯;开展科学健身方法进机关、名医名家进机关大讲堂等活动,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机关干部健身技能,增进健康水平。


8.有效引导老年人科学健身。开展中老年优秀健身项目表演赛、钓鱼、健身操舞、太极拳、健身气功、棋牌等受老年人喜爱的赛事活动,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


9.促进妇女儿童体育工作的发展。帮助妇女儿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和体能水平,积极组织妇女儿童参加健康走跑、健身操舞、球类等体育健身活动,倡导科学健身理念,推动妇女体育工作健康发展。


10.关注来京建设者身心健康。在各级各类赛事活动中推广使用社会公开报名系统,为广大来京建设者提供广泛交流、展示、竞技的平台,丰富来京建设者的业余体育文化生活,提高幸福指数。


十一、组织方式


本届体育节采取市级、区级、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联动的组织体系。


(一)市级组委会负责体育节策划统筹、组织协调、新闻宣传、安全保障等相关工作,组织国际、全国、京津冀、市级体育节系列赛事活动。日常工作由北京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具体承担。


(二)各区成立区体育节组委会,并制定本区体育节工作实施方案,积极整合辖区内体育场馆资源,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和公益力量参与的方式,调动辖区单位的积极性,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本区体育节活动,进一步提高“一区一品”群众体育品牌赛事活动的影响力,有效推动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


(三)各街道、乡镇密切配合区体育节组委会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健身团队、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等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就近就便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全民健身活动,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提高健康水平,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四)各社区、行政村积极响应街道、乡镇号召,鼓励社区居民、村民主动参与全民健身,至少发展一项全民健身项目爱好,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在全民健身中收获健康与快乐。


十二、活动总结


请各单位于2023年11月15日前,将体育节期间本单位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情况统计数据、照片、视频材料及工作总结等报市社体中心办公室。


十三、活动宣传


(一)市级组委会适时通报活动筹备、进展和重要活动的开展情况。


(二)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纸媒等传统媒体和“两微一端”、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的作用,广泛、深入宣传报道北京市第十四届全民健身体育节。


(三)充分发挥中央、市属、区级媒体的作用,深入基层,对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活动进行专题性报道。


十四、职责分工


(一)市体育局


负责制定体育节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召开体育节开幕式、进行体育节工作总结等;指导各区、行业系统、人群协会、俱乐部等各级各类社会团体、基层体育组织积极开展体育节工作;组织各级体育协会积极参加体育节活动。


(二)市委宣传部


负责将体育节宣传工作纳入全市整体宣传工作,协调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共同做好体育节宣传工作;协调各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体育节重点活动;负责号召市民积极参与北京市全民健身体育节活动。


(三)市直机关工委


负责组织市级机关干部参与体育节相关活动;组织本系统全民健身活动;在本系统内广泛普及推广广播体操和落实工间健身制度。


(四)市教委


负责组织开展大、中、小学生健身活动。


(五)市民族宗教委


负责组织少数民族群众开展健身活动;推广普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六)市卫生健康委


负责组织医务工作者主动参加各级“体医融合”宣讲活动,宣传贯彻“体医融合”理念;引领广大医疗卫生人员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做好“体医融合”工作的示范者。


(七)市园林绿化局


负责协调各大公园、郊野公园配合开展各项主题健身活动。


(八)市总工会


负责组织开展全市职工健身活动,在本系统内广泛普及推广广播体操和落实工间健身制度。


(九)团市委


负责组织各级团组织开展符合青年特点的健身活动。


(十)市妇联


负责组织开展适宜妇女参加的健身活动。


(十一)市残联


负责组织开展残疾人健身活动。


(十二)市体育总会


负责组织举办北京市体育大会,动员各体育协会开展各类赛事活动。


(十三)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中心


负责组织举办第十四届北京奥运城市体育文化节,弘扬奥运精神,扩展奥运成果,促进奥林匹克事业在城市的持续发展。


(十四)各区政府(含经济技术开发区和燕山地区办事处)


负责制定本行政区的体育节实施方案;组织区级体育节系列活动;广泛动员辖区内街道、乡镇举办基层体育节活动。


(十五)成员单位


市公安局负责支持全民健身体育节系列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其他成员单位负责配合市组委会做好体育节相关服务保障工作,并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十五、活动经费


体育节经费采取市、区两级财政拨款和市场运作两种方式予以保障。


十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体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承担着提高广大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把群众体育上升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布局。各单位要充分认识此项活动的重要性,采取有力保障措施,认真组织,扎实工作,确保把本届体育节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全民健身盛会。


(二)群策群力,共谋发展。


充分发挥教育、民族宗教、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部门的积极性,有力调动各区、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体育部门的组织管理作用,充分发挥机关干部、职工、农民、学生、少数民族、妇女、残疾人等人群社团、各级体育总会和单项体育协会的号召力,群策群力、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三)精心筹办,确保安全。


要守住安全底线,群众体育要努力为国家安全做贡献,群众体育工作者也要严把政治关、思想关、廉洁自律和工作作风关、业务关。严格落实《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北京市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相关要求,周密制定活动组织方案、安全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注重安全教育,严密防控措施,确保活动安全、有序、万无一失。


(四)突出重点,以点带面。


以重要时间节点和传统节日为重点,开展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在毛泽东同志题词纪念日、端午节、国际奥林匹克日、全民健身日、重阳节等有针对性地举办纪念活动,传承传统文化。


(五)加强宣传,拓展实效。


不断改进和创新宣传方式,举办有实效、有特色、有影响的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通过传统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加强新媒体新渠道的运用,抓住典型案例,讲好群众体育故事,倡导科学健身方法,营造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


编辑 刘佳妮

来源:北京市体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