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12日,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近日,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在社交平台上公布了使馆新建筑群的建设进度,截至目前,该条帖子已获得了上百万的阅读。


相比于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以往发布内容获得的回复和互动量而言,《耶路撒冷邮报》指出,这条帖文引发了外界不同寻常的兴趣和关注。


CNN指出,这座大使馆建筑群因其庞大的规模和富丽堂皇的装潢引发舆论争议,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黎巴嫩近80%的人口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公布的建筑群照片。图片来源于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社交平台


大使馆是白宫面积的2.5倍


美国驻黎巴嫩的新使馆位于首都贝鲁特市中心13公里处。CNN指出,从外观看起来,整个建筑群就像一个独立的城市。


大使馆发布了预计建筑群完工后的电脑生成图像。整体是一座“超现代”院落,拥有多层建筑,高玻璃窗,还有单独的休闲区,被绿色植物环绕的游泳池,在那里还能看到黎巴嫩的景色。


根据大使馆建筑项目网站,建筑群中包括办公处、代表和工作人员住房、社区设施和相关的支持设施。


据CNN报道,建筑群占地43英亩(17.4万平方米),几乎是白宫(7.3万平方米)所占土地的2.5倍,面积超过21个足球场。而相比之下,黎巴嫩整个国家的面积比美国东北部康涅狄格州还要小,人口也只有600万,还正面临金融危机,很少会有美国游客前往黎巴嫩旅游。


在这个中东相对较小的国家打造如此规模的大使馆,引发了外界不少争议。许多美国和黎巴嫩民众都在社交媒体上质疑,为什么美国需要在贝鲁特设立这么大的大使馆。“除了签发签证,这个建筑群还有什么其他计划吗?”“美国要搬到黎巴嫩去吗?”“浪费了多少纳税人的钱?”

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发布了预计建筑群完工后的电脑生成图像。图/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官网截图


鉴于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有过一段动荡的历史时期,美国方面或想借庞大的使馆释放信号。1983年,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发生爆炸事件,导致63人死亡。同年10月23日,美法联队驻贝鲁特总部遇袭,300多名美法士兵死亡。1984年9月,大使馆附近再次发生恐怖爆炸,上百人死伤。


英国《建筑评论》杂志指出,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耗资超过10亿美元,这项投资被吹捧为美国对黎巴嫩承诺的标志。按照建筑师的想法,这座建筑群将是一个强有力的象征,向世界传达乐观、希望和承诺。但对于大多数黎巴嫩人来说,他们看到最多的就是使馆的一堵墙。


事实上,这不是美国第一次在中东地区修建大型使馆。2004年,美国同伊拉克正式恢复外交关系,随后美国在巴格达戒备森严的绿区修建了大使馆。根据美国外交国家博物馆介绍,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驻外使馆,占地104英亩(42万平方米),接近梵蒂冈的大小。大使馆还有自己的水源和发电厂,又被外界称为“巴格达堡垒”。

陷入困境的黎巴嫩


美国驻黎巴嫩大使馆建筑群计划于2015年公布,那时的黎巴嫩还没有经历新冠疫情,贝鲁特港口也没有发生大爆炸事件。如今与富丽堂皇大使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生活陷入危机的黎巴嫩民众。


近年来,黎巴嫩遭遇了一系列危机的袭击,其经济也陷入了困境,许多黎巴嫩人买不起包括食物、药品等基本商品。


据路透社报道,这个前中等收入国家的金融体系在2019年崩溃,导致货币崩溃。根据联合国数据,货币崩溃已致使黎巴嫩五分之四的居民陷入贫困。


“在危机前,收入150万黎巴嫩镑相当于1000美元,而现在只有200美元不到。”“政策倡议”研究中心发展经济学家侯赛因·切埃托(Hussein Cheaito)表示。“德国之声”指出,黎巴嫩的中产阶级事实上已经消失了,出现了极端的贫富不均。


税收制度也无益于改变现状。切埃托指出,税收制度受益者是政治阶层及其商业关系,1%的人拥有70%的国民收入,留给社会其他人的财富比例非常小。


当地时间2023年5月9日,黎巴嫩贝鲁特,一名抗议储户在银行协会燃放烟花,要求收回他们被困的存款。图/视觉中国


与此同时,自去年开始,黎巴嫩一直未能选出总统,只有一个看守政府。世界银行报告指出,黎巴嫩不仅经历着“自19世纪中叶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前所未有的制度真空也将进一步推迟解决危机和批准关键改革的协议,加剧黎巴嫩民众的苦难。”


今年2月,来自美国、沙特阿拉伯、法国、卡塔尔和埃及的外交官在巴黎召开会议,讨论黎巴嫩的政治危机,称如果黎巴嫩议员们不选出国家总统,将造成严重后果。


半岛电视台指出,近期,在中方支持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开展各领域合作,或有助于重塑中东地区秩序。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28日,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访问黎巴嫩,分别会见黎看守政府总理米卡提、议长贝里和外长哈比卜。翟隽说,近期,沙特和伊朗在北京对话取得重大成果,树立了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实现睦邻友好的典范,为地区和平稳定与团结合作注入积极因素,也为黎局势改善、帮助黎走出危机创造了有利条件,中方愿继续为此发挥建设性作用。


黎方祝贺沙特和伊朗在中国斡旋下实现复交,认为沙伊关系改善将对缓和地区局势和政治解决热点问题特别是黎巴嫩局势,带来积极影响,期待中方在地区问题上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新京报记者 栾若曦

编辑 唐峥 校对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