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消息,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在科教兴国方面做出很多努力,从瞄准“卡脖子”问题重点发力,造出属于自己的科学仪器,到勇于探索科研“无人区”,再到探索科研新体制机制,运用“新的运行体制、新的财政支持政策、新的绩效评价机制、新的知识产权激励、新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五新机制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科技自强能力,走出科技强国新道路。北京力量,是勇于争先、深化改革、大胆创新、表率全国的力量。北京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居全国第一、人才荟萃、国际国内关注度高、资源可获得性强等各种优势,在科技攻坚、前沿探索和体制机制改革三方面同时发力,彰显了首善之区的科技活力、争先的勇气和敢啃硬骨头、引领科技创新的气度卓识和行动能力,可喜可贺。


我们处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扑面而来的新历史时刻,数字革命、生命科学革命和物理产品的革命齐头并进,数字世界与物质世界和生命世界深度融合,不但在改变人们的客观世界(产品和生产工具),也在改变生命的组成和人本身(基因复制和器官再造)。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脑科学、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声控驱动、人脸识别、纳米技术、生物技术、材料科学、能源技术、量子计算、基因修复、3D打印(包括器官再造)等这些过去难以想象的新产品和新方式更加迅猛和深入地改变人们的生活,乃至当前的世界格局。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从技术应用到市场推广,速度越来越快,涉及范围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从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以电机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之间,有一百多年的时间。从电话的发明到电话拥有一亿用户,用了75年。进入信息时代后,新商业模式、生产运输模式、消费模式、交易模式、支付和投融资模式、学习和教育模式、医疗模式、交通模式等等,都开始显现出被颠覆性重塑的迹象,给人类的未来,带来难以确定的全方位的影响。


在我国863跟踪世界前沿工程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国开始进入世界科技前沿,新问题、新领域、新探索成为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阵地。这类研究的性质与跟踪、技术转让、市场推动有本质的差别。需要高层次团队长久的努力和持续的支持,需要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研究环境和评价体系,需要解答李约瑟之谜和钱学森之问。在第四次工业革命风起云涌的大环境下,单兵突破虽然可以有斩获,但终是不足。每一个单项第一,都有可能很快被超越;本领域中的第一,也可能被其它领域的相关研究、新材料发现、工具的改进而超越;被认为最重要的基础科研成就,或许会被发现并没有价值;而不经意的研究成果,竟会无心插柳柳成荫;今天“卡脖子”的技术,或许明天不再重要,科技发展中的变数,随时会发生。


新时代的科技竞争力,并不在一城一池。既需要有重点,也需要有链条,还需要有生态环境和可持续的动能。北京在推动科技项目实施、打造科技平台的同时,推动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改变管理、评价、投融资方式,创造新科学成长的环境,让科学技术人员在不同领域发挥聪明才智,从量子计算、脑科学、人工智能、数据安全、疫苗研究、技术转让等许多领域同时突破。作为首都城市和国家科技力量高度集中的地区,北京勇于承担使命,勇于探索前沿,协同在地科研机构和力量,探索和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创造良好的人才生存、发展、成就、成功的新生态,让人才涌流、科技创新涌流、科技成果涌流,不断攀登科学技术的新高峰。


编辑 赵熹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