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张璐)5月29日,“稻谷飘香,禾下追梦——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展览在中国科技馆开幕。杂交水稻科学家群像巨幅画首次展出,巨型的超级杂交稻种子墙生动展示了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辉煌成绩。

 

2023年是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50周年。半个世纪前,杂交水稻在中国率先成功研发并大面积推广,助力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耕地,解决了世界近五分之一人口吃饭的问题。

 

本次展览以以袁隆平为代表的科学家群体的伟大探索与实践为主线,将科学与艺术有机结合,通过互动展品、图文影像、文物陈列以及艺术作品、艺术化场景等形式,立体式展现我国科学家在杂交水稻领域攻坚克难的伟大历程和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以及造福世界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弘扬崇高的科学家精神。

 

走进展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杂交水稻科学家群像巨幅画。中国科技馆展览设计中心展览策划部副主任潘希鸣说,这是中国科技馆原创的画作,其中每一位科学家的肖像都经过其本人或者家属、单位的确认,此次首次展出非常有意义。展览得到杂交水稻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大力支持,近20家单位为展览提供了珍贵的图文影音资料、文物和艺术作品等。杂交水稻攻坚的亲历者颜龙安院士、谢华安院士、李必湖教授等为公众讲述中国攻克杂交水稻难关的鲜活故事和感人事迹。观众驻足在珍贵的袁隆平院士手模和雕塑作品前,表达对以袁隆平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群体的敬意。


杂交水稻科学家群像巨幅画首次展出。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展览中巨型的超级杂交稻种子墙非常壮观,生动展示了我国杂交水稻的辉煌成绩,公众可以近距离观察和感受杂交水稻的科技进步。展览还有很多互动展品,比如观众可以拿着放大镜寻找雄性不育株。潘希鸣说,1964年夏天,袁隆平开始了漫长的寻稻之旅。在每天中午太阳光最强的时候,他拿着15倍的放大镜,审视着试验田中每一株水稻的每一朵花。历时两年,终于发现了6株雄性不育株。至此,攻克杂交水稻育种难题跨出了关键一步。“展品中,100个水稻植株中有3个不育株,观众在正常光线下找到仍然很困难。当年科学家在烈日下从上万个植株中寻找,难度可想而知。”


观众在观看超级杂交水稻种子墙。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展览中,科学家寄语墙、留声墙等饱含着科学家群体对青少年的殷切期待。据悉,展览将在中国科技馆展至10月初,之后在全国进行巡展。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