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明忽暗的灯光,宛如城市起伏的呼吸;绵延不绝的灯带,恰似城市流动的血脉。当夜幕低垂,让我们透过卫星的眼睛,从60万米的太空中俯瞰不一样的京津冀。


京津冀夜光影像2013-2022十年夜光变化趋势


京津冀夜光影像2013和2022两个年份对比图


夜间灯光的密度和强度,通常能够反映出一个区域的繁荣程度。所以,人们常把“灯光指数”认为是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从航天宏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卫星影像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出,京津冀的夜光强度明显高于周边地区。


近年来,北京市从单一城市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形成北京新的“两翼”。定位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雄安新区,和北京、天津,构成等边三角形,形成鼎足之势。北京以北的张家口,借势冬奥,将奥运热度转化为推动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019年9月,大兴国际机场建成投运,北京形成航空“双枢纽”格局,京冀共同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


9年间,“轨道上的京津冀”主骨架形成。截至2022年底,京津冀三省市铁路营业里程达10933公里,其中高铁2575公里,实现铁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全覆盖,高铁覆盖京津冀所有地级市。


通过协作机制、联合执法、统一标准等多方面深入合作,京津冀三地实现了生态环境根本性转变,三地PM2.5平均浓度从2013年的10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2年的37微克/立方米,十年下降超六成。与此同时,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0万亿元,达到京津冀协同发展前的1.8倍。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和不断推进,京津冀的夜空必将被越来越多灯光点亮,太空灯光图也将交出更加亮眼的答卷。


编辑 毛天宇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