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的‘丹柿’小课堂开始啦!”随着北京市丰台区王佐人民法庭(少年法庭)法官助理任娟娟一声开讲,“丹柿普法驿站”正式开启第一期校园安全普法服务课堂。王佐小学、纪家庙小学、赵登禹学校(小学部)、丰台二中实验小学近百名学生进入直播间,认真聆听“与法治同行 护安全成长”主题直播课。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正式施行。今年6月1日,《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正式施行。维护和保障未成年人的权益、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学校、法院、检察院等多方也不断加强合作,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记者了解到,近期,北京多所学校邀请法官进校,或师生共同参加检察开放日活动,学习校园安全相关法律条文、校园侵权实际案例,增进学生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

“丹柿普法驿站”正式开启第一期校园安全普法服务课堂。受访者供图

与检察官、法官面对面,了解法治知识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丰台学校的同学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法治礼物”。学校初一级部师生代表前往丰台区检察院,参加检察开放日活动。

“孩子们现在懂得一些法律知识,但是又不完全懂,有时候他们相互之间会用一些错误的概念去描述事情,比如‘你欺凌我、我欺凌你’之类……”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丰台学校团委负责人彭缘硕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借助这次机会,希望让孩子们通过检察院的真实案例、与检察官和法官面对面交流更加深入了解自身所关注的问题。

活动现场,师生代表们参观了检察院与未成年人案件相关的区域与院史陈列区。建院以来的历任公章充满沧桑感,让师生印象深刻;未检厅内的心理沙盘引起了同学们的围观讨论;丰台区检察院录制的预防性侵、防止网络诈骗等主题相关的小视频也让同学们很感兴趣。

“未成年人在互联网上的不理智消费是否有可以追回的机制?如何能够帮助同学们摆脱游戏吸引,重回现实的学习与生活?”“现在对孩子内心的想法完全不了解,怎么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如何界定校园欺凌,如何帮助两方的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重归于好,正确处理交友问题呢?”在随后的交流环节,学校学生、老师及在场家长分别就健康上网、家庭教育、同学关系等方面与检察官和法官面对面进行交流。

“老师以一位同学游戏氪金一千多元的真实案例,告诉我们在上网过程中要理性消费,同时家长和老师也要培养孩子理性的消费观念。网络安全与我们息息相关,这次交流我们了解到了沉迷网络的危害性,也学到了防止遭遇网络诈骗的几个技能。”参加此次活动的初一学生王紫禾、李文宣说道。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丰台学校的同学们参加检察开放日活动。受访者供图

“丹柿普法驿站”挂牌,将回应家校师生普法需求

6月1日记者获悉,丰台法院“丹柿普法驿站”日前入驻北京市学生校园伤害事故纠纷调解与研究中心,依托学生校园伤害纠纷“一站式”解决机制,延伸未成年人保护诉源治理的司法触角。

为什么叫“丹柿”普法驿站?记者了解到,这个名字背后有一个小故事。“丹柿”谐音“担事儿”,寓意法官能“担政治之事、担解纷之事、担治理之事”,守护“少年的你”。

据悉,该驿站将开展释法答疑、普法宣讲,用“订单式”精准普法延伸调解工作质效。主动将学生请进法院,近距离感受司法审判实务,积极回应学生、家长、学校在学生工作中的普法需求,为学校开展学生家长“双学习”提供法治教育平台;整合多方资源,深化普治并举服务功能,发挥法治副校长的积极作用,提升普法效果同时扩大普法影响,使更多未成年人获益。

丰台区人大代表联络室主任宋锁妮表示,丰台法院丹柿普法驿站面向未成年人、家长、学校等重点群体提供专业解纷方案、典型案例参考和专项普法宣传,让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诉源治理工作更有针对性和专业性。希望通过丹柿普法驿站的特色普法活动,让普法服务向未成年人、监护人等多个相关主体延伸。

“保护未成年人的诉源治理工作需要多方主体共同支持、共同参与。”丰台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郭俊宝表示,要将司法服务的关口前移至社会治理生态链最前端,从纠纷源头开始实质化解未发矛盾,不断探索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新思路、新模式,真正激活社会治理新动能。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