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阅读是科幻产业的典型业态之一,在2022年创造了30.4亿元营收。近年来,随着《流浪地球》《三体》等作品爆火,中国科幻文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大批科幻文学作品走上影视改编的道路,实现产学研成果转化。


提到老一辈科幻人,中国著名科幻作家、中国科幻银河奖和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王晋康的名字是绕不过的。1993年,王晋康以作品《亚当回归》出道,并凭此作拿到自己的第一座银河奖,开启了自己的科幻时代,《天火》《生命之歌》《西奈噩梦》《七重外壳》《豹》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


近日,一场关于王晋康的科幻作品《爱因斯坦密件》的产学研转化论坛举办。《爱因斯坦密件》是王晋康中国科幻银河奖作品代表作,其作品《生命之歌》和《水星播种》已投拍电影。


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王晋康表示,新时代的科幻(文学)更加多元化,其影响力已经“破圈”,科幻文学和影视是双向赋能。同时,北京扶持了一批科幻文创公司和与科幻影视有关的技术性公司等,这些都为科幻文学影视化提供了便利。


中国著名科幻作家王晋康。受访者供图


科幻文学追求大众化,也更关注人文内涵


新京报:你是如何与科幻文学结缘的?

 

王晋康:我写科幻(文学作品)是缘于十岁娇儿逼着讲睡前故事,当然,这只是外部因素。内在原因有两个,一是我自打少年时代就深种心中的科学情结,对科学的震撼力有发自内心的共鸣;二是对文学的喜爱,包括大学时代很认真的创作锻炼。

 

新京报:你是科幻文坛的“得奖专业户”,也是一位“长青不老”的作家,从上世纪90年代到现在,科幻文学在国内有什么变化?

 

王晋康:在我看来,由于某些原因,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中国科幻(文学)处于“野生野长”的状态,处于社会边缘,但这其实也有好处,它让科幻作家可以拒绝诱惑、静心创作,也让科幻出版业很早就主动进入市场经济,有更强的生命力。缺点则是科幻市场难以养得起专业作家,难以造成广泛的社会影响。

 

现在中国科幻(文学)进入了初步的高峰,很多资金也进来了。这种状况的优缺点正好与上述相反。

 

新时代的科幻(文学)更加多元化,其影响力已经走出科幻圈而进入主流社会。科幻(文学)是俗文学,当然追求大众化,但科幻(文学)本身也带着很强的雅文化的特质,更关注宇宙、科学伦理、人性等人文内涵。

 

科幻文学是“向前看”的文学

 

新京报:科幻和科学、科技的关系是什么?科幻文学发展主要得益于什么?

 

王晋康:科学是科幻的源文化,是科幻灵感的源泉。技术起的是辅助作用。

 

科幻文学的发展可以用几个字概括——国强则科幻强。因为科幻(文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有足够的、迈过某个知识门坎的读者和作者,所以科幻(文学)的繁荣和社会经济科技水平呈密切的正相关,历史上世界科幻(文学)中心在英、法、美等各国的转移都证明了这一点。

 

还有一点常常被忽视,那就是健康昂扬的上升时代的群体心态,这样的群体才会“抬头向前看”,而科幻(文学)正是向前看的文学。

 

新京报:科幻文学要进一步发展与繁荣需要怎样的社会环境?

 

王晋康:刚才说了,科幻(文学)的发展和国力是正相关,只要国力提高,科幻(文学)自然而然就会发展。当然,社会的重视、政策的宽松、适当的鼓励扶持、科幻影视等相关产业的同步发展互相促进等,也会起相当作用。

 

期待打通科幻文学影视化全链条

 

新京报:你的作品是什么时候开始影视化的?有什么想法和期待?

 

王晋康:相对来说,我的作品的影视化还处于准备阶段,首先是让一些年轻导演拍了8部短片,主要是锻炼年轻导演,做影视化的预热。这些短片也得了10多个国际奖项。现在这个阶段已经完成,我期待出现比较重磅的影视作品。

 

新京报:科幻文学影视化有什么好处?

 

王晋康:第一个好处就是受众的大扩张。科幻文学本身是比较小众的文学品种,而影视有最广大的受众。影视化可以大大促进文本的创作,是一种双向赋能。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作品的影视版权费可以让作者生活无虞,使科幻创作可持续。

 

新京报:你觉得北京为科幻文学影视化提供了哪些便利?

 

王晋康:一是扶持了一批科幻文创公司,如元宇科幻未来技术研究院、科幻研究中心等,聚集了一大批科幻作家和研究者。这就促进了影视文本的积累。二是扶持了一批与科幻影视有关的技术性公司等,为科幻影视提供了技术支持。

 

如果能有一个集大成的机构,打通影视化的全链条,那就更好了。

 

期望北京成为世界的科幻中心之一

 

新京报:你对科幻电影、科幻游戏有什么看法?

 

王晋康:我从不玩游戏,但科幻电影肯定看过。看得最多的是西方科幻电影,对它们曾经是非常虔诚的仰视。而现在的心态是:它们并非高不可攀,我们正在努力向高峰攀登。

 

新京报:你认为,近些年北京科幻产业发展如何?

 

王晋康:我只是一个埋头写作的草根作家,对北京的科幻产业没有太多了解。仅依据个人观感,首钢园的科幻产业创新中心已经走过草创阶段,开始渐入佳境。

 

此次中国科幻大会在石景山首钢园举行,且首次纳入中关村论坛,也是一件大好事,可以让科幻进入更大的世界,为更多民众接受,也促进科幻自身的提高。

 

新京报:对于北京科幻产业发展,你有何期待?

 

王晋康:全国的科幻中心,非北京莫属。期望北京不但成为中国的科幻中心,也成为世界的科幻中心之一。

 

新京报记者 叶红梅

编辑 白爽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