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肖隆平)6月9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共同富裕”主题论坛在北京举行。全国人大财经委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教授表示,就业是民生之本,当务之急是解决失业问题,而扩大就业离不开民营企业的重要参与。

解决失业问题是当务之急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全国16-24岁青年调查失业率为20.4%,首次突破20%。

数字背后则有一些鲜活的案例。蔡继明介绍,网上流传一个这样的视频,“两代快递人”。一个老快递员辛辛苦苦20年挣钱支持他儿子上大学。20年后的今天,儿子大学毕业了找不到工作,也当了快递员。

“如果说社会就业出了问题,一定是民营经济出了问题。”蔡继明认为。因为每年新增就业几乎百分之百是由民营企业提供的岗位解决。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庄聪生此前认为这个数据应该是“110%”,因为除了民营企业提供的百分之百就业岗位之外,还有10%因为国有企业减员,结果又被民营企业吸收了,所以是110%。

4月21日,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提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着力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制度障碍。

到底要破除哪些障碍呢?蔡继明认为,首先就是落实中央网信办的通知,重点治理恶意散布“民营企业卖国论” “民营企业离场论”“国进民退”等十类网络乱象。

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

改革开放40年,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已经跨越了制度、政治、法律和政策的障碍。

为什么这样说?政治上,非公经济早已被确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是自家人,而且中央反复强调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两个不可侵犯”,同等保护产权。

法律上,《宪法》以及《民法典》都确立了民营经济的合法地位,而且都在强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政策上,前后两个“非公经济36条”出台,很多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障碍也得到消除。

“这都是白纸黑字写在党和政府的一系列重要文件和国家的法律法规里的。”蔡继明说。

蔡继明认为,需要创造一种新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承认非劳动要素同样参与价值决定,非劳动要素所有者按照其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不等于剥削,这样才能为保护私有财产、发展民营经济提供理论依据。

校对 张彦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