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万!”“500万!”6月15日,在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高二年级生涯教育主题班会《我的职业价值观探索》上,一场与众不同的“拍卖”正在进行,同学们盘算着手中的“筹码”,希望把自己珍视的标的“收入囊中”。同学们“拍卖”的标的不是某个具体的物件,而是一个个职业价值观。

“成就满足”“生活方式”“经济回报”……记者注意到,每位同学手中有500万“筹码”,随着“拍卖师”一次次落槌,15个职业价值观很快以不同价格“成交”,竞拍成功的同学可以拿到一张对应的“职业兑换券”。

这是丰台区小初高一体化生涯教育主题班会展示与研讨活动现场。2023年全国高考刚刚结束,志愿填报即将启动,“人生大考”后的“未来选择”,成为摆在众多高考生、高中生甚至初中生面前的一道重点题。

一位同学在主题班会上竞拍得到的“职业兑换券”。新京报记者 冯琪 摄

生涯教育横跨多个年级、层层深入递进

上述主题班会课的授课老师是十八中方庄校区高中部教师李丹阳,她介绍,这次主题班会设计思路是层层深入的:先是让同学们认识职业价值观,再是探索职业价值观,然后进一步澄清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最后能够发挥职业价值观的激励作用,点亮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和未来。

在另一间教室,高二、高三年级的生涯教育主题班会《专业选择三部曲》正在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中除了高二高三年级同学外,还有一位特殊的成员,他们是已经进入大学的学长学姐。

“选择一个专业之前,先了解这个专业的内涵是什么?主干课程都有哪些?就业前景怎么样?”在这堂生涯规划课上,学校和老师邀请了多位大学生来到课堂上,和即将毕业的同学们面对面,分享自己选择专业的历程和经验,以及进入大学后对专业学习的感受,同龄人之间的交流让同学们更容易理解、更好地借鉴。

记者注意到,每堂课各有亮点:在高一年级《6选3探秘之旅》主题班会上,老师带着同学们认识新高考选科“6选3”要考虑的因素,探索其与未来大学专业及职业发展之间的关联,并邀请了学生家长代表到场,给出建议、吐露心声;

初二年级《心之所爱,“职”点迷津》主题班会上,老师设计了一场“太空志愿招募”,应征的“志愿者”们通过选择不同的岗位身份,为“空间站”做出不同贡献;

初一年级《发现优势,绽放自我》主题班会上,老师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框架模型,引导同学们发现自身在不同领域的优势与潜能……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育处主任佟萌介绍,课程从初一到高三横跨多个年级,每个年级生涯教育的主题不同:从兴趣探索,到选科,到职业价值观,再到专业选择,逐层深入递进。这背后是一体化德育体系设计,学校构建了初高中6年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人生生涯规划三个层次组成的生涯结构系统,来支持学生自我发展。

应征的“志愿者”们通过选择不同的岗位身份,为“空间站”做出贡献。新京报记者 冯琪 摄

生涯教育事关生存,不仅停留在职业选择层面

“谈到生涯教育,很多人的理解更多停留在职业生涯层面,实际上,生涯教育的宽度和厚度远远不止如此。”在丰台区教委副主任郝玉伟看来,生涯教育绝对不仅仅是学科选择、专业选择,更是价值选择、人生体悟。

“如果说,心理健康中的危机部分事关生死,那么,生涯教育事关生存。”在主题班会后的研讨会上,北京教科院课程中心生涯与学生发展指导项目负责人王红丽对生涯教育的价值给出定位。

如何提升生涯教育的有效性?王红丽认为,首先要能有效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包括选考、选专业、选人生道路;更重要的是要能促进学生成长,帮助学生理性认知、心智成熟、建立信心,从内心追求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

她建议,在做好选考、选专业指导之外,要让更大范围的老师们“全员”参与到生涯教育中,同时强调“融入”,即在学科教育中融入生涯教育的内容。

研讨会上,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校长管杰强调了一体化设计的重要性。“小学、初中、高中的学段划分实际是人为分割,长期以来各学段重视各自学科体系建设,对人的成长规律下的学段衔接有所忽略。尤其作为一所十二年制学校,强调对人的整体教育和生涯规划,是我们的初衷和使命。”他希望,这样的主题班会能够逐步常态化,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课堂更多地发出学生的声音。

此次活动由丰台区教委、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心理教研室、丰台区教育学会教育心理研究会主办,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承办。

新京报记者 冯琪
编辑缪晨霞 校对 杨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