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11天,在北京通州玉桥街道救人的外卖员终于被找到了。

 

6月4日中午,在玉桥中路与乔庄北街丁字路口,一位司机因天气炎热,在驾车时突然晕厥,后车司机发现异常后,加速行驶来到车辆左前方,将其别停。随后,一位外卖员从远处跑来,迅速通过车窗熄火、救人,救护车到来后,他悄悄离开,没留下任何信息。

 

人们开始寻找这位勇敢的骑手。6月15日,玉桥街道接到线索,救人的是41岁的王丽平——当时他正在送餐,听见呼救,想都没想便冲了上去。

 

“正因为啥也没想,所以义无反顾就去了。”王丽平觉得,这事并不起眼:“我只是腿脚快,先赶到了。不论是谁,都会这样做的。”


工作中的王丽平。  新京报记者 左琳 摄

 

救人

 

中午11点多,是王丽平一天中最忙的时刻,事发那天也不例外。那是一个周日,订单比平时还要多,他刚刚送完一单外卖,把电动自行车停在乔庄北街路边,准备取下一份餐。正午热得很,太阳把头盔晒得发烫。

 

“来人!”王丽平听见有人大喊,这才注意到一辆黑色车辆正试图逼停驶在它前方的紫色轿车。行动比意识来得更快,王丽平立刻向事发地跑过去,紫色轿车还没熄火,他跑到靠近路边的副驾驶一侧,试图拉开车门停车,没能成功。

 

车内的司机已经没有了反应,王丽平只能从车后方绕道来到驾驶位一侧。车窗半开着,王丽平伸进胳膊,把车熄停。

 

“当时路口人流量大,如果车继续往前走,(司机)万一踩到油门就危险了。”王丽平回忆。

 

车停下来,王丽平却没停下。他以前接触过急救知识,经验提醒他,施救必须尽快。他拉开车门,与旁边的群众一起,试图唤回司机的意识,等到警察、急救人员和司机家属到来,他才退出抢救的席位,悄悄撤回自己的车子旁边。

 

冲过去之前,王丽平把接下的订单转手,在系统上下了线。送餐因为救援而中断了40多分钟,他还要继续工作。

 

6月15日,事发地附近监控拍下了部分现场情景(红圈处)。  受访者供图


插曲

 

这场事故发生在玉桥中路与乔庄北街交叉的丁字路口,算是王丽平最熟悉的地方。不过几百米的路两侧,开着几十家美食商铺。餐送多了,骑手们和店老板们熟悉起来,有时他们在店里吃饭,老板还会主动打折。

 

王丽平来到北京才两个多月——因为老家生意变故,他来到这里寻找机会,投奔住在玉桥附近的亲戚。北京很大,去其他路段,他会发懵,但在这里,王丽平觉得亲切,格外自在。

 

那场偶发的救援,只是王丽平两个多月骑手生活的一段插曲。那天,他和往常一样,早上6点多出发,戴好头盔、冰袖、手套、汗巾,骑着那辆花1000多元买来的二手电动自行车,穿梭在店铺和居民楼间,晚上9点多,几十单餐送完,他也下班了。

 

他从没计算过救人的40多分钟里,自己错过了多少订单。接下来的10天,这件事几乎被王丽平忘记了。他满脑子都是取餐、送餐,骑在车上,紧张得不敢多眨眼,还要小心翼翼地瞒着父母,不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新工作,“父母岁数大了,我每天在路上骑车跑,听着很危险,不想让他们担心。”

 

“现场有很多人相助,我做的不算什么”

 

直到6月15日,一大早,李冠夺看到了“寻找外卖小哥”的新闻。他跟王丽平是老乡,也是同事,在玉桥附近送餐已经两年。4日那天中午,他也正好经过事发路段,看见王丽平在施救,也赶紧过去帮忙。

 

跟王丽平一样,李冠夺也没把这事放在心上。直到他偶然点开那条新闻,看见文里的配图,上面是他再熟悉不过的店铺招牌,这才意识到全网寻找的那位外卖小哥,是王丽平。

 

事实上,早在6月9日,昏厥司机的家属就在社交平台发文,感谢伸出援手的好心人。6月14日晚上,这件事也在骑手群里发酵。附近骑手站点的站长把链接发在群里,呼吁大家提供线索。骑手们工作间隙闲聊时,也在讨论这件事。

 

15日,李冠夺把消息告诉王丽平时,王丽平还以为对方在骗他:“(那是)多大点事?”可当李冠夺给新闻热线打了电话、提供线索后,他和王丽平的手机很快就被打爆了。

 

他们耐心地回答着人们的提问,一遍遍回想更多细节。面对涌来的称赞,他们一遍遍重复:“现场有很多人相助,我做的不算什么。”两人相信,无论是谁,遇到这样的事,都会伸手相助。

 

新京报记者 左琳

编辑 彭冲 校对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