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行海洋)6月20日,记者从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的毒品犯罪案件审判情况新闻通报会上获悉,近三年来,北京法院审结的涉合成大麻素类毒品犯罪案件中,贩卖对象多为大学生群体,涉案人员平均年龄为24.5岁。


“好奇心较强的青少年容易成为新型毒品滥用的高危人群,有人在吸食的同时也参与贩卖,年轻化趋势日渐显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孙玲玲表示,毒品犯罪向大学校园渗透加剧的现象亟须引起关注。她举例称,在丰台法院审理的3起跨省贩卖“电子烟油”关联案件中,5名被告人均在18岁至25岁之间,其中4名为在校大学生。


近年来,北京法院努力推动禁毒普法进校园,广泛开展禁毒宣传活动。西城法院联合西城团区委、教工委举办“法护青春 远离毒害”普法云课堂活动,受教育中小学生达10万余人次;北京一中院针对电子烟新型毒品泛滥加剧青少年涉毒的问题,向相关部门提出治理建议。


接下来,北京法院将拓宽禁毒普法宣传渠道。“过去禁毒普法进校园活动往往是与中小学校展开合作,可以在此基础上,与各大高校联络,对大学生开展以案释法教育,特别是在新型毒品如电子烟油、管制麻精药品等预防方面,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北京高院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肖江峰表示。


此外,北京法院还将探索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对于涉及毒品犯罪的青少年、在校学生等群体,在其服刑结束或缓刑考验期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加强与司法局、派出所的协调配合,通过电话或走访,跟踪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通过与亲属、老师、辅导员等加强沟通交流,多方用力、综合施策,帮助其戒断毒瘾,树立重新回归社会的信心。


编辑 白爽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