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吴婷婷)这几天,北京朝阳区金盏乡的农田内麦浪涌动。在黎各庄村西侧140亩的麦田里,两辆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随着最后一垄金色的麦秆被切割、脱粒,小麦夏收落下帷幕,颗粒归仓。


小麦喜获丰收,得益于金盏乡多年来的精耕细作。“此地块一直为基本农田,从2013年开始,我们结合地块水肥条件,确定它以种植玉米和冬小麦为主。”金盏乡社会事务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在确定种植作物的同时,结合当年的气象条件进行小麦品种选择,此外,每年都会根据土地情况对小麦品种进行更新,保证高产稳产。

 

去年,金盏乡就对这片农田种植的农作物进行了升级,由原先的小麦品种升级为航麦247,亩产950斤。今年种植的中麦1062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小麦新品种,越冬期抗寒性好,拔节后发育较快,抗病、抗倒性好,属于高产稳产优质广适的优良品种。

 

除了在对品种进行筛选更新,金盏乡还将用地和养地结合起来,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小麦收割完毕后,会对秸秆及时进行还田处理,并在原有地块种植玉米,待10月份玉米成熟,便可再次进入收获阶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冬季种小麦夏季收获,夏季种玉米秋季收获,“一年两种”的模式提升了黎各庄村西侧这片农田的利用率,实现了它的最大价值。

 

除了这片麦田,金盏乡还有基本农田4000余亩。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金盏乡对乡域内的基本农田进行集中连片整治,实现小田变大田。同时,根据区、乡、村三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安排地块“守护人”定期对村内耕地进行巡查,招募“小田长”参与巡田活动,宣传耕地保护知识,全面提升农田保护利用水平。

 

编辑 刘梦婕

校对 李立军